《蛙》

时间: 2025-01-04 07:08:39

閒池草色青,蝌蚪自滋生。

尚觉窥天小,何因妒月明。

通宵成乐部,过雨杂棋声。

静者心无役,从君取意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希迈 〔宋代〕
閒池草色青,蝌蚪自滋生。
尚觉窥天小,何因妒月明。
通宵成乐部,过雨杂棋声。
静者心无役,从君取意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池塘,池边的草色青翠,蝌蚪在水中自由生长。诗人还觉得这小小的池塘仿佛在窥视天空,为什么要妒忌那明亮的月亮呢?整夜的蛙声仿佛是一种乐音,雨后的夜晚更是夹杂着棋声。心中宁静的人不受世俗的束缚,反而从蛙的鸣叫中获取灵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閒池:指安静的池塘。
  • 草色青:草的颜色是青翠的。
  • 蝌蚪:青蛙幼体,水中生长。
  • 窥天小:小池塘似乎在偷偷看天空。
  • 妒月明:嫉妒明亮的月光。
  • 乐部:乐声的汇聚,指蛙声。
  • 过雨杂棋声:下过雨后的声音,夹杂着下棋的声音。
  • 静者心无役:心中安静的人不受外界干扰。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蛙鸣,表达了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希迈,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赵希迈的《蛙》通过对池塘、蝌蚪、蛙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的自然观和内心的感悟。诗的开头,池塘的青草与蝌蚪的生长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接着,诗人用“窥天小”来形容池塘的渺小,表现出对浩瀚天空的敬畏与思考,暗示世间事物的相对性。随后提到“妒月明”,引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羡慕与嫉妒,反映出人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的后半部分更是将蛙声与棋声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诗人通过“静者心无役”一语,强调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心态使得诗人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通过蛙的鸣叫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閒池草色青”:描绘出一个宁静的池塘,绿色的草衬托出自然的生机。
  2. “蝌蚪自滋生”:蝌蚪在水中自由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3. “尚觉窥天小”:小池塘似乎在仰望天空,体现了自然的幽趣。
  4. “何因妒月明”:反思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冲突。
  5. “通宵成乐部”:蛙声贯穿整夜,形成一种自然的乐曲。
  6. “过雨杂棋声”:雨后,夜晚的声音更显得丰富多彩。
  7. “静者心无役”:心中安宁的人,不受外界的烦扰。
  8. “从君取意鸣”:从蛙的鸣叫中获取灵感,表达内心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窥天小”比喻池塘的渺小与自然的广阔。
  • 拟人:赋予蝌蚪以生动的形象,使其充满活力。
  • 对仗:诗中一些句子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与智慧的主题,通过描绘蛙声和自然景象,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着宁静与生命的源泉。
  • 蝌蚪:代表着生命的初始与成长。
  • 月明:象征着美好与理想。
  • 棋声:暗示着人类活动与自然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

    • A. 高山
    • B. 池塘
    • C. 河流
  2. “何因妒月明”中的“妒”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羡慕
    • C.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静者心无役”是强调什么?

    • A. 世俗繁忙
    • B. 内心的平静
    • C. 自然的喧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希迈的《蛙》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侧重于自然的描写,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但方法与主题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