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刹枕潇湘,闲吟步墅廊。
藓封岩石老,松落井泉香。
采蜜蜂归晚,赴斋雀亦忙。
主僧同里社,十岁已离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坐落在潇湘边上,诗人在寺庙中悠闲地吟诗散步。寺庙周围的岩石被青苔覆盖,松树的落叶与井水散发出清香。傍晚时分,采蜜的蜜蜂归巢,前来用餐的鸟雀也在忙碌。寺庙的僧人来自同一个村落,自十岁起便离开家乡。
注释:
- 古刹:古老的寺庙。
- 潇湘:潇水和湘江,指代湖南省一带。
- 闲吟:悠闲地吟诵。
- 墅廊:别墅的走廊。
- 藓:青苔。
- 封:覆盖。
- 岩石老:岩石年久,显得古老。
- 松落:松树的落叶。
- 井泉香:井水的清香。
- 采蜜:采集蜂蜜。
- 赴斋:前往用餐。
- 雀:鸟,特指雀鸟。
- 主僧:寺庙的主要僧人。
- 同里社:同一个乡村的社团。
- 十岁已离乡:十岁时便离开家乡。
典故解析:
“潇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着美丽的自然风光。诗中提到的“采蜜蜂”和“雀亦忙”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反映了田园诗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希迈,字景渊,号梅谷,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赵希迈在潇湘地区游历时,表达了他对古寺风光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寺庙生活,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潇湘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古刹”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寄托。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正是对喧嚣世俗生活的一种反思与逃避。
诗的开头“古刹枕潇湘”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宁静的场景,古老的寺庙依偎在潇湘的水边,展现出一种时间的沉淀感。接下来的“闲吟步墅廊”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这里的悠闲与自在,仿佛时间在此处静止,诗人得以沉浸于自然的怀抱。
“藓封岩石老,松落井泉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美丽和岁月的痕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理解。尤其是“松落井泉香”,生动地描绘了松树落叶与井水清香交织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这个幽静的环境中。
最后两句则引入了人类的活动,蜜蜂的归巢和雀鸟的忙碌,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象,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主僧同里社,十岁已离乡”一句,诗人不仅表明了寺庙僧人对故乡的眷恋,也反映了自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刹枕潇湘:古老的寺庙依偎在潇湘水边,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闲吟步墅廊:诗人在寺庙的走廊上悠闲地吟诵,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藓封岩石老:青苔覆盖着古老的岩石,呈现出岁月的沉淀。
- 松落井泉香:松树的落叶与井水散发的清香相互交织,渲染出自然的美好。
- 采蜜蜂归晚:傍晚时分,蜜蜂归巢,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
- 赴斋雀亦忙:雀鸟前来用餐,也体现了自然的繁忙与活力。
- 主僧同里社:寺庙的主要僧人来自同一个村落,增添了人情味。
- 十岁已离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刹”比作精神寄托的象征。
- 拟人:蜜蜂和雀鸟被赋予了人类的特征,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对仗:如“藓封岩石老,松落井泉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古刹:象征着宁静与精神寄托。
- 潇湘: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松树、蜜蜂、雀鸟: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刹”指的是: A. 一座现代的寺庙
B. 一座古老的寺庙
C. 一个村庄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A. 采蜜的蜜蜂
B. 古老的岩石
C. 以上皆是 -
“十岁已离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城市的向往
C. 对寺庙生活的厌倦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静夜思》: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有对故乡的情感寄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