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
时间: 2025-01-01 13:2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
作者: 黄庚 〔宋代〕
时序催人易白头,
端阳怀古客添愁。
朱符不写湘累恨,
角黍难包楚国羞。
记节何妨斟蚁酒,
夺标无复见龙舟。
高歌思远楼前路,
掩雨珠帘今在不。
白话文翻译:
时光催促人们容易白头,端午节的到来让怀古的客人更加愁苦。朱红的符咒无法写出湘江的愁恨,角黍也难以包裹楚国的羞愧。既然纪念这个节日,何妨斟上一杯小酒,夺标的龙舟已无法再见。高歌一曲,思念远方的路,雨珠帘子掩映着今时的情景,究竟是否依旧存在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朱符:古代用于驱邪的朱红色符咒。
- 湘:指湘江,楚国的地理象征。
- 角黍:一种用稻谷制作的粽子,象征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 夺标:端午节期间的龙舟竞赛,夺得标志性胜利。
- 雨珠帘:形象地描绘雨滴如珠帘般垂挂。
典故解析:
- 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诗中表达对历史的怀念。
- 楚国: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与屈原有密切的联系,代表着文化和历史的深厚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字子澄,号白云,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富有情感和思想而闻名,常在诗中抒发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端午节期间写成,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在传统节日的氛围中,诗人反思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惋惜。
诗歌鉴赏:
《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是一首深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切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时序催人易白头”引入,展现了时间的无情,接着通过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激发起对古人和往事的思索。诗中提到的“朱符不写湘累恨”,不仅是对屈原的哀悼,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忧愁。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高歌思远楼前路”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与希望,尽管现实的困扰依然存在,情感依旧渗透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时序催人易白头:时间的流逝催促人变老。
- 端阳怀古客添愁:端午节让怀古者更加愁苦。
- 朱符不写湘累恨:符咒无法表达对湘江的愁苦。
- 角黍难包楚国羞:粽子无法包裹楚国的羞愧。
- 记节何妨斟蚁酒:既然纪念节日,就来一杯小酒。
- 夺标无复见龙舟:龙舟赛的盛况不再见。
- 高歌思远楼前路:高歌一曲,思索远方的道路。
- 掩雨珠帘今在不:雨珠帘子是否依旧存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
- 比喻:用“雨珠帘”比喻雨滴的景象。
- 设问:最后一句用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端午节的传统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探讨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沉重,表现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符:象征着传统与文化的延续。
- 角黍:象征着节日的习俗与人们的情感寄托。
- 龙舟:代表着节日的欢乐与竞争的精神。
- 雨珠帘: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
“朱符不写湘累恨”中的“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
- B. 湘江
- C. 黄河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 A. 描写自然
- B. 通过节日的回忆
- C. 讨论政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端午即事》 - 杜甫
诗词对比:
- 《离骚》与《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都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情感的困扰,但《离骚》更多着重于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而《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则通过节日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读》
- 《黄庚与宋代诗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