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明府赴滑州》

时间: 2025-01-04 08:57:11

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

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

酒醒孤烛夜,衣冷千山早。

去事沈尚书,应怜词赋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明府赴滑州
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
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
酒醒孤烛夜,衣冷千山早。
去事沈尚书,应怜词赋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在渭城的寒食节结束后,送别李明府回滑州的情景。送客的时节,阳光斜照,乌黑的帽子在阳光下显得有些稍微倾斜,青色的骊马踏着春天的青草,渐行渐远。酒醒后,独自一人点着蜡烛,夜色已深,衣服凉意袭来,山色已早早隐入夜幕。想起李明府过去的事迹,想必沈尚书也会怜惜他的才华和词赋。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传统节日,禁止生火做饭,人们多以冷食为主。
  • 渭城:指渭水流域的城市,古代长安的近郊。
  • 青骊:指一种马的颜色,青色的骊马。
  • 孤烛:独自一支蜡烛,象征孤独和寂寞。
  • 沈尚书:指沈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可能是诗中所指的某位官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约公元725年-约公元780年),字子华,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后仕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善于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寒食节后,是送别友人的场景。韩翃通过描绘送别时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李明府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诗中结合了节令的特征,增添了送别的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而深沉。开头“渭城寒食罢”,直接点出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寒食节是清明前的一个节日,节日的结束意味着春天的来临,送别的情景也因此充满了离别的意味。接下来的“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送别的场景,乌帽和青骊马的描写,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体现出友人离去的匆忙与不舍。

“酒醒孤烛夜,衣冷千山早”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夜晚的孤独和寒冷象征着离别后的寂寞与思念。酒醒后的清醒,映衬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最后一句“去事沈尚书,应怜词赋好”不仅表达了对李明府才华的赞赏,也暗含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出深厚的友情与期望。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成功地传达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离别的伤感,诗意盎然,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渭城寒食罢:表明时间背景,寒食节已结束,暗示春天的来临。
  2. 送客归远道:描述送别的情景,客人即将踏上漫长的归途。
  3. 乌帽背斜晖:通过乌帽的描写,展现送别时的生动场景,斜晖中带着一丝温暖。
  4. 青骊踏春草:青骊马踏着春天的草地,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5. 酒醒孤烛夜:酒醒后的孤独,烛光微弱,映衬出内心的寂寞。
  6. 衣冷千山早:夜晚寒冷,千山早已隐入夜色,展现离别后的孤寂。
  7. 去事沈尚书:提及沈尚书,暗示李明府的才华与未来。
  8. 应怜词赋好:表达对李明府才华的欣赏和祝愿,情感深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酒醒孤烛夜,衣冷千山早”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用“乌帽”、“青骊”、“孤烛”等意象,传达出离别的情感。
  • 象征:蜡烛和夜色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情感真挚而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乌帽:象征身份与地位,反映出送别者的形象。
  2. 青骊:生命与希望的象征,代表友人的未来。
  3. 孤烛:孤独与思念的象征,表现内心的寂寞。
  4. 千山:象征遥远与无尽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春天
    B. 送别友人
    C. 描写山水

  2. “渭城寒食罢”中的“寒食”指的是哪个节日?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寒食节

  3. 诗中提到的“青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马
    B. 一种花
    C. 一种酒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韩翃的《送李明府赴滑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以送别为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传达豪情。韩翃的诗中更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而王之涣的作品则体现了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唐代诗人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