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仙游观》

时间: 2025-01-04 09:02:56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题仙游观
作者: 韩翃 〔唐代〕

仙台初见五城楼,
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
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
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
人间亦自有丹丘。

白话文翻译:

在仙台第一次看到五座城楼,
风景凄凉,昨夜的雨刚刚停歇。
远处的山色与秦树在傍晚时分相连,
砧声近在耳边,仿佛在报导汉宫的秋意。
稀疏的松影落在空荡荡的坛子上,
细细的草香在小洞里悠然飘荡。
何必去别处寻找那仙境,
人间也自有那丹丘之美。

注释:

  • 仙台:指仙境所在的台地,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五城楼:可能指代某个具体的楼阁或象征性的建筑。
  • 风物凄凄:描绘自然景物的凄凉之感。
  • 砧声:锤打布料的声音,这里用以表现秋季的气氛。
  • 丹丘:丹丘即是美丽的山丘,常用来象征人间的美好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山水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同题仙游观》创作于韩翃游览仙游观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人间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仙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仙游观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仙台的景象,结合五城楼与凄凉的风物,形成了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山色与秦树的联系,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秋日图景,砧声则是对汉宫秋意的呼应,增强了时令的感觉。后半部分,诗人以疏松的松影和细草的香气,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幽静的境界,强调了人间的美好,最后以“何用别寻方外去”点明主题,表达了人间也有美丽的风景和宁静的时光,不必追求虚幻的仙境。全诗融合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台初见五城楼:诗人初次到达仙台,看到壮丽的五座城楼,暗示着美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
  • 风物凄凄宿雨收:环境清冷,伴随着刚刚停歇的细雨,营造出一种安静、 melancholic 的氛围。
  • 山色遥连秦树晚:远处的山与秦树在傍晚的美景中相连,描绘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 砧声近报汉宫秋:砧声传来,仿佛在诉说汉宫的秋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疏松影落空坛静:松树的影子落在空无一人的坛子上,增强了宁静的氛围。
  • 细草香闲小洞幽:细草散发的清香,在小洞里悠然飘荡,展现出自然的幽静之美。
  • 何用别寻方外去:不必去远方寻找仙境,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美景的认同。
  • 人间亦自有丹丘:强调人间也有如丹丘般美丽的风景,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仙境,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砧声近报”,将声音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人间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哲学思考,强调了人间的美丽不亚于神仙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台:象征着理想境界和人生的追求。
  • 五城楼:代表人间的壮丽和辉煌。
  • 松影:象征宁静与安详。
  • 细草香:代表自然的清新与幽静。
  • 丹丘:象征人间的美好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翃的《同题仙游观》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仙境的美丽
    B. 人间的风景
    C. 战争的惨烈
    D. 城市的繁华

  2. 诗中提到的“砧声”是指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锤打布料的声音
    D. 鸟鸣声

  3. “何用别寻方外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人间的不满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人间美好的认同
    D. 对仙界的渴望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对比:

  • 比较韩翃的《同题仙游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韩翃则强调了人间美景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