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白话文翻译:
浮云与这座山不成比例,山雾朦胧让人感到迷惘。
清晨的月亮暂时在高树间飞舞,秋天的河流隔着几座山峰在西边流淌。
注释:
- 浮云:指漂浮在空中的云,象征变化无常。
- 共:与…一起,这里表示“相齐”。
- 山霭:山间的雾气,形容山的朦胧。
- 晓月:清晨的月亮,带有一种宁静的美感。
- 高树:指高大的树木,暗示环境的高耸。
- 秋河:秋季的河流,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隔:分开,这里表示距离。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它描绘的自然景观与唐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诗中通过描绘山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翃,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宿石邑山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浮云不共此山齐”,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而又抽象的意境中,浮云的变化与山的稳重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变幻无常,与自然的永恒。接着“山霭苍苍望转迷”,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朦胧感,山雾让人感到迷惘,而这种迷惘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似乎在表达对世事的无奈与思索。
“晓月暂飞高树里”,在清晨的月光中,诗人感受到一种短暂的宁静与美好,月亮在高树间飞舞,仿佛是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瞬息。最后一句“秋河隔在数峰西”,则把自然的景色与时间的变化结合在一起,秋河的流淌象征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相得益彰。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韩翃作为山水诗人的独特风格和对自然的深刻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浮云不共此山齐:浮云与山不在同一个层面,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
- 山霭苍苍望转迷:山间的雾气让人迷惘,象征人生的困惑。
- 晓月暂飞高树里:晨月在高树间短暂闪现,体现时间的瞬息。
- 秋河隔在数峰西:秋天的河流与山峰相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分隔。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浮云”与“山齐”,“晓月”与“秋河”,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将“晓月”拟人化,给人一种生命力。
- 比喻:山、云、河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浮云:象征变化无常,暗示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性。
- 山霭:表现出景色的朦胧,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迷惘。
- 晓月:代表宁静、美好,短暂的生命瞬间。
- 秋河: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浮云”与“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A. 一致
- B. 不成比例
- C. 相互依存
-
“晓月暂飞高树里”中,晓月象征什么?
- A. 永恒
- B. 短暂的美好
- C. 迷惘
-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爱情
- B. 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 C. 社会动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山水,但更加强调了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思考,而韩翃的《宿石邑山中》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