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鹫十景 其六 饭?台
作者: 贝琼 〔明代〕
猿父识性,身与群猿居。
应同支遁马,岂赋狙公狙。
共息贝多树,时分香积厨。
黑衣今不至,长啸意何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猿父与一群猿猴生活在一起的场景。猿父能够辨识性情,似乎与支遁的马相同,难道只是在与狙公(狙猿)比拟吗?他们相聚在贝多树下,时常共享香积的美食。而今日黑衣人不再到来,长啸之声又能代表怎样的情怀呢?
注释:
- 猿父: 指猿猴的父亲,可能象征着智慧与情感。
- 支遁: 指东晋时期的隐士支遁,因其隐居而著名,诗中提到其马,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狙公: 指狙猿,象征着猿猴之间的关系与对比。
- 贝多树: 可能为一种植物,象征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 香积厨: 指香积寺中的厨师,象征佛教的饮食文化。
- 黑衣: 可能指僧人或修行人,象征灵性与修行的缺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其诗常蕴含哲理,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潮变革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猿猴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灵鹫十景 其六 饭?台》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象征意义的诗作。诗中通过猿父与群猿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头两句直接描绘了猿父的智慧与其所处的环境,展现了动物世界的情感交流与社会结构。紧接着,诗人以支遁的马为引,暗示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智慧,似乎在表达对那种生活的向往。
“共息贝多树,时分香积厨”则隐喻了人类与自然的共存关系。贝多树的选择不仅提供了栖息之地,更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与庇护。在这里,诗人将猿猴的生活与佛教的饮食文化结合,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末尾“黑衣今不至,长啸意何如”则引人深思。黑衣人的缺席,或许象征着灵性与修行的缺失,长啸则是对内心情感的释放与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珍惜与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猿父识性,身与群猿居: 描述猿父的智慧与它与同伴的亲密关系。
- 应同支遁马,岂赋狙公狙: 以支遁马为例,强调猿父的高贵和与其他狙猿的对比。
- 共息贝多树,时分香积厨: 表达猿猴们在自然中共享生活与美味。
- 黑衣今不至,长啸意何如: 反映出灵性与修行的缺失,长啸则是内心情感的表现。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猿父与支遁马的对比,暗示智慧与隐逸。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平衡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猿父的智慧被赋予人性,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猿猴的生活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类内心的追求,表达出对灵性与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猿父: 象征智慧与家庭。
- 支遁: 代表隐逸与修行。
- 贝多树: 象征自然的庇护与和谐。
- 黑衣: 象征灵性与修行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猿父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智慧
B. 力量
C. 速度
D. 美丽 -
“香积厨”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美食
B. 佛教的饮食文化
C. 猿猴的食物
D. 餐厅 -
诗中提到的“黑衣”可能象征着?
A. 财富
B. 灵性与修行的缺失
C. 战争
D. 自然的破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饭?台》都反映了对自然与人内心情感的思考,但前者更着重于孤独与思乡情怀,而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灵鹫十景 其六 饭?台》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