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鹫十景 其八 理公岩
作者: 贝琼 〔明代〕
山僧住上方,高处更苍苍。
不雨云烟湿,长春草木香。
削成看小朵,幽绝拟空桑。
谩识跏趺处,白猿今亦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山僧住在高处,周围的景色更加苍翠。即使不下雨,云雾依然湿润,春天的草木散发着芬芳。山的形状仿佛被削成小朵,幽静而绝美,似乎可以与空中的桑树相媲美。诗人随意回想起那位曾经打坐的地方,白猿如今也已不在。
注释:
- 山僧:指住在山中的和尚。
- 苍苍:形容山高而色青,表示景色的苍翠。
- 不雨:即便没有下雨。
- 云烟湿:云雾的湿气弥漫。
- 长春草木香:春天的草木散发着香气。
- 削成:形容山的形状像是被削平。
- 小朵:指小块或小团。
- 幽绝:幽静而绝妙。
- 跏趺处:打坐的地方。
- 白猿:白猿是一种猿类,常用来象征孤独或隐逸。
典故解析:
- 理公岩:此岩是灵鹫山的著名景点,传说与高僧理公有关,代表了高人隐居的地方,寓意清静和超脱。
- 白猿:在古代文学中,白猿常常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一种孤独的境界,暗示对往昔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重视文人雅士的时代,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山水和隐士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贝琼对山中隐士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高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开篇以“山僧住上方”引入,既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接下来的“高处更苍苍”则增强了对高度的强调,山的苍翠令人神清气爽,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种超然的境地。
“不雨云烟湿”一语描绘了即使在干旱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湿润和生命的气息,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切的感受。随着诗句的推进,“长春草木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草木的芬芳在空中弥漫,象征着生命的蓬勃。
在后面的描写中,“削成看小朵”,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山的雄伟与壮丽,似乎把山脉比作艺术家的作品,细腻而又生动。最后两句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伤感,白猿的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也暗示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思考。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渗透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形成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僧住上方:点明作者的身份与所处环境,暗示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
- 高处更苍苍:强调高山的宏伟与苍翠,带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
- 不雨云烟湿:即便没有雨水,云雾的湿气依然存在,表现出自然的神秘与生动。
- 长春草木香: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草木的香气使人心旷神怡。
- 削成看小朵: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的形状,似乎经过雕琢一般,给人一种艺术感。
- 幽绝拟空桑:表现出山的幽静与绝美,仿佛可以与天空中的桑树相媲美,暗示一种超然的境界。
- 谩识跏趺处:随意回忆打坐的地方,表现出对往昔的追忆。
- 白猿今亦亡:白猿的消失象征着时间和生命的流逝,带有一丝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削成看小朵”将山的形态比作雕刻,形象生动。
- 拟人:如“草木香”赋予草木以生命,使之更具亲切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高山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生命变迁的感慨,形成了一种宁静、淡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僧:象征着隐逸与超脱。
- 苍苍:代表自然的纯净与高远。
- 云烟: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 长春:象征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 白猿:象征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山僧住上方”中“上方”指的是: A. 地面
B. 高处
C. 水边
D. 山下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白猿”象征着__的消逝。
-
判断题:诗中“长春草木香”表达了春天的生机。 (对/错)
答案:
- B
- 时间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
- 同样描绘自然山水,但更侧重于秋天的意境与孤独的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李白《静夜思》:
- 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贝琼的隐逸情怀形成对比,前者更具个人情感的色彩。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