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
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
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与惋惜。作者不知道春天已经悄然过去,只有一月的雨声在耳边响起。春天的蒲草刚开始浸入水中,花瓣已经凋零,更加被风吹拂。诗人因病而怀疑自己沉迷于酒,感到对诗的感知也变得模糊。失去了欣喜,连黄莺的歌声也变得遥远,只能听到它飞来草屋东边的声音。
注释:
- 蒲短:指的是蒲草,春天刚开始时,蒲草尚短,象征春天的初始。
- 花残:花已经凋零,春天的结束。
- 耽酒过:沉迷于酒的生活,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 穷觉:感到感知的极限,形容诗人对事物感觉的模糊。
- 莺语:黄莺的歌声,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笔触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的寒食时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意味着春天的生机与温暖,但诗人却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与自己的孤独,反映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寒食》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人用“蒲短”与“花残”来象征春天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雨声作为背景,渲染了诗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提到的“耽酒过”,让人联想到沉迷于酒中的孤独与迷茫,似乎在反思生活的选择。最后一句“失喜闻莺语”,更是点明了失去的欢乐与对春天的向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知春已过,一月雨声中:诗人对时间的无感,春天悄然流逝,唯有雨声伴随。
- 蒲短初侵水,花残更受风:描绘自然景象,蒲草及花的状态反映春天的结束。
- 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诗人因病而沉醉于酒,感到对生活的感知变得模糊。
- 失喜闻莺语,飞来草屋东:失去欢乐,黄莺的歌声也显得遥远,传达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蒲草与春天相联系,象征自然的变化。
- 拟人:雨声与花的行为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病疑耽酒过,穷觉向诗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惋惜、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孤独的感受,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雨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 蒲草与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凋零。
- 莺语:代表春天的欢乐与生机,失去后更显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蒲短”指的是什么?
- A. 花朵
- B. 蒲草
- C. 雨水
-
“失喜闻莺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忧伤
-
诗人在诗中对饮酒的态度是?
- A. 喜欢
- B. 怀疑
- C. 忽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比较贝琼的《寒食》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现了春天的主题,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寒食》更显孤独与惋惜,而《春望》则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心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文解析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