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道中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8:55:59

落日临平路,连山尽向南。

水声黄鹤寺,云气白龙潭。

丧乱今谁在,幽奇昔屡探。

湖边楼阁废,高柳与天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临平路,连山尽向南。
水声黄鹤寺,云气白龙潭。
丧乱今谁在,幽奇昔屡探。
湖边楼阁废,高柳与天参。

白话文翻译:

落日照耀着临平的道路,连绵的山脉一直延伸到南方。
黄鹤寺传来水声,白龙潭上弥漫着云气。
如今的乱世,谁还在世间?往昔的幽奇之事,我曾多次探寻。
湖边的楼阁早已废弃,只有高高的柳树与天相参。

注释:

  • 临平:地名,指临平山。
  • 黄鹤寺:位于武汉,是一座著名的古寺。
  • 白龙潭:指的是水潭,可能是寓意或实际存在的地点。
  • 丧乱:指社会动乱,战乱之意。
  • 幽奇:指古代奇特、幽深的事物或景象。
  • 高柳与天参:柳树高耸,与天空相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人心的惆怅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临平道中 其一》通过对夕阳、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社会变迁的感慨。落日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更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连绵的山脉向南延伸,给人一种广阔的视野与无尽的思考。接下来的水声与云气则引导读者进入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思索的境界。

在“丧乱今谁在”一句中,诗人对社会动乱的反思,显示出对历史的关注与对人世的叹息,似乎在问:在这纷乱的时代,究竟还有谁能安然自处?而“幽奇昔屡探”则反映了诗人对古代奇异事物的探索与追寻,传达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两句“湖边楼阁废,高柳与天参”通过描绘废弃的楼阁与高耸的柳树,营造出一种凄凉与孤独的氛围,仿佛在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人事的无常。整体而言,此诗以自然景物切入,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临平路:落日的余晖照耀着临平的道路,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晚景。
  • 连山尽向南:连绵的山脉一直向南延伸,暗示着广阔的天地与人生的旅途。
  • 水声黄鹤寺:水流声响起,令人联想到黄鹤寺的历史与文化。
  • 云气白龙潭:云气缭绕在白龙潭上,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 丧乱今谁在:对动乱时代的思考,发出感慨。
  • 幽奇昔屡探:对往昔幽奇事物的追寻与探索,表现出一种怀旧情怀。
  • 湖边楼阁废:废弃的建筑反映出历史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高柳与天参:高耸的柳树与天空相接,传达出一种孤独与超然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如“水声黄鹤寺,云气白龙潭”,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社会动荡的感慨与对过去的追寻,体现出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连山:代表着广阔的天地与人生的旅途。
  • 黄鹤寺: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传承着过去的故事。
  • 白龙潭:自然的神秘,寄托着诗人的思考与想象。
  • 高柳:象征孤独与坚韧,反映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鹤寺”是位于哪个城市?
    A. 北京
    B. 武汉
    C. 上海
    D. 南京

  2. 诗人对“丧乱今谁在”的思考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感慨与惆怅
    D. 期待

  3. 诗中“高柳与天参”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美丽的风景
    B. 荒凉与孤独
    C. 热闹的集市
    D. 繁华的都市

答案:1.B 2.C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贝琼的《临平道中 其一》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的作品更多着眼于内心的宁静,而贝琼则在自然景物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3. 《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