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函谷关
作者: 汪遵 〔唐代〕
脱祸东奔壮气摧,
马如飞电毂如雷。
当时若不听弹铗,
那得关门半夜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函谷关的经历,表达了他在危难时刻奋勇东奔的气概。诗中提到,若不是及时听到警报,关门就无法在夜间打开,暗示了对于时局的警觉和对危机的反应。
注释:
字词注释:
- 脱祸:逃离灾难。
- 东奔:向东奔跑。
- 壮气:豪壮的气概。
- 毂如雷:指马车的轮子在地面上快速滚动,发出如雷般的声音。
- 弹铗:警报声,古时用金属器具发出的声音。
- 关门:指函谷关的门。
典故解析: 函谷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位于今陕西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的关门象征着安全与否,是国家安危的标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遵,字处士,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壮丽的山河和英雄气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以及个人在危难中的反应,体现了士人的忠诚与责任感。
诗歌鉴赏:
《咏函谷关》以雄浑的气势和紧凑的节奏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首句“脱祸东奔壮气摧”,开篇即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勇气与决心。这里的“壮气摧”不仅描绘了他内心的豪情,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挑战。
接着“马如飞电毂如雷”,生动地描绘了他在逃亡过程中的紧张与迅速,仿佛能听到马蹄声轰鸣,感受到风驰电掣的紧迫感。整首诗在语言上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两句“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则是对时局的深刻反思,警示世人要警觉于外界的危险,及时应对。它不仅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也反映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脱祸东奔壮气摧:逃离灾难向东奔跑,豪情壮志却因困境而感到疲惫。
- 马如飞电毂如雷:马奔如电,车轮声如雷,形象表现了紧迫的逃亡情景。
- 当时若不听弹铗:若当时不听到警报声,意味着没有及时反应。
- 那得关门半夜开:如此一来,关门在夜间就无法开启,暗含了警觉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马如飞电”通过比喻表现了速度之快,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脱祸东奔”与“关门半夜开”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国家与自我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在危难时刻的警觉与奋勇向前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于时局的敏感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函谷关:象征着国家的安危与守护。
- 马:象征着速度与逃避困境的决心。
- 弹铗:象征着警觉与危机的预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马如飞电”的意思是: a) 马跑得很慢
b) 马跑得很快
c) 马停下来了 -
“弹铗”在诗中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警报声
c) 马的声音 -
该诗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关注? a) 自我感受
b) 国家安危
c) 风景如画
答案:
- b) 马跑得很快
- b) 警报声
- b) 国家安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汪遵的《咏函谷关》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悲伤与忧虑,而汪遵则强调了勇气与奋发向前的决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