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蜷局盐车万里蹄,忽逢良鉴始能嘶。不缘伯乐称奇骨,几与驽骀价一齐。
白话文翻译:
一只蜷缩的马,在盐车上走过万里,偶然遇到良好的镜子,才开始发出嘶鸣。并不是因为伯乐的称赞才显得与众不同,实际上,它的价值与劣马并无太大区别。
注释:
- 蜷局:蜷缩,指马的姿态;局,指安放的位置。
- 盐车:用来运输盐的车,象征艰难的环境和漫长的旅途。
- 良鉴:好的镜子,象征能够识别和展现出真实价值的事物。
- 伯乐:古代善于识马的名人,象征识别和欣赏人才的人。
- 奇骨:指特别优秀的马,骨骼奇特。
- 驽骀:驽马和骏马,前者指劣马,后者指良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遵,唐代诗人,字君度,号檀板,出生于南朝,后世称其为“诗家”。他的诗歌风格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汪遵遭遇困境、人生迷茫之际,体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通过对比马的价值与环境的关系,诗人反映了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
诗歌鉴赏:
《吴坂》通过马的意象,深刻地探讨了个人才能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首诗中,蜷缩的马在漫长的旅途中,象征着遭遇困境的人生。诗的开头以“蜷局盐车万里蹄”展现了这种艰辛的形象,突显了生活的不易。接着,偶然遇到“良鉴”,说明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和才能,正如人才需要被识别才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而“伯乐称奇骨”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偏见,往往只有那些被认可的人才能获得机会。诗人通过对比“几与驽骀价一齐”,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指出即使是优秀的个体,在没有良好环境和机会的情况下,仍然会被淹没于平庸之中。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凉的,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蜷局盐车万里蹄:蜷缩的马在盐车上走过万里,形象地描绘出马的艰辛旅程。
- 忽逢良鉴始能嘶:偶然遇到好的镜子,才发出嘶鸣,暗指才能被认出来的偶然性。
- 不缘伯乐称奇骨:并不是因为伯乐的称赞才显得特别,强调社会对人才的忽视。
- 几与驽骀价一齐:表明优秀与劣等的马在某种情况下并无太大区别,反映社会对人才的冷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比作人才,盐车比作社会环境,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个人才能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揭示了社会对优秀人才的忽视,以及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悲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蜷局:象征受困与局限。
- 盐车:象征艰难的生活条件。
- 良鉴:象征能够识别与欣赏人才的环境。
- 伯乐:象征对人才的评价与认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伯乐”是象征什么? A. 出色的马
B. 善于识马的人
C. 荒凉的环境
D. 艰难的旅程 -
“蜷局盐车万里蹄”中的“万里”指的是: A. 旅途的漫长
B. 马的年龄
C. 盐的数量
D. 马的速度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将进酒》 中,李白通过豪放的饮酒表达对人生的态度,与汪遵的沉思形成对比。
- 《春望》 中,杜甫在国家动乱中对个人前途的无奈与汪遵的感慨有相似之处,均反映出对社会环境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