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季贤愚混不分,只应漂母识王孙。
归荣便累千金赠,为报当时一饭恩。
白话文翻译
在秦朝末年,贤者与愚者混淆不清,只应是漂母能识别王孙的身份。归来后获得荣华富贵,便赠送千金以报答当时的一饭之恩。
注释
- 秦季:指秦朝末年,暗示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
- 贤愚:指聪明与愚笨的人,表达对当时社会混乱的无奈。
- 漂母:传说中的一位能识别王孙的母亲,寓意识人之明。
- 王孙:指王室的后裔,暗示贵族身份。
- 归荣:指回归到荣华富贵的生活。
- 千金赠:形容赠送的财富数量庞大。
- 一饭恩:指曾经给予的微薄恩情。
典故解析
漂母识王孙:这个典故来源于《史记》中,漂母是春秋时期一位能够识别王孙的母亲,表达了识别人才的能力。通过这个典故,诗人强调了在混乱的社会中,能够识别真正有价值的人才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遵,唐代诗人,以诗作闻名。其诗风清新流畅,常以生活细节入诗,表达对人情世故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以此表达对贤愚不分的迷茫与对识人明智的赞美。
诗歌鉴赏
《淮阴》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对人性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秦季贤愚混不分”点出社会的混乱,贤者与愚者不再被清晰地区分。这种混淆在秦末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忧虑。
接着,诗人提到“漂母识王孙”,用漂母能够识别王孙的智慧来对比社会的愚昧无知,暗示即使在混乱中,仍需具备洞察与识别的能力。漂母的形象不仅是对人性善良的赞美,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
最后,诗中提到“归荣便累千金赠,为报当时一饭恩”,凸显了人们对恩情的回报。诗人通过对比过去的恩情与现在的富贵,表达了对人情的珍视和对回报的重视。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象,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秦季贤愚混不分:描述了秦末社会的混乱,贤者与愚者难以区分。
- 只应漂母识王孙:引入漂母的典故,强调智慧与识别的重要。
- 归荣便累千金赠:描述了获得富贵后赠送财物的行为。
- 为报当时一饭恩:强调了感恩与回报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贤愚”“漂母”“王孙”等词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使用漂母的典故,赋予诗歌更深的文化内涵。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与对恩情的重视,反映了在动荡时代中人们的道德观念。
意象分析
- 漂母:象征着智慧与识别能力,代表了人际关系中的明智选择。
- 王孙:代表高贵与权力,反映社会的等级观念。
- 千金:象征财富与回报,表达了对恩情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漂母”是指什么? a) 一位能识别王孙的母亲
b) 一位贤者
c) 一位愚者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c) 对自然的描写 -
“秦季贤愚混不分”表达了什么含义? a) 社会安定
b) 社会混乱
c) 社会繁荣
答案:
- a) 一位能识别王孙的母亲
- b) 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 b) 社会混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的关注,但汪遵更侧重于对人情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