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脱祸东奔壮气摧,
马如飞电毂如雷。
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逃避灾难,向东奔跑,雄壮的气势被摧毁,马儿奔腾如闪电,车轮轰鸣如雷鸣。如果当时不听警报的声音,怎么能在半夜时分打开那扇关门?
注释:
- 脱祸:逃脱灾难。
- 东奔:向东逃跑。
- 壮气:指豪壮的气概或士气。
- 摧:摧毁,打击。
- 马如飞电:形容马跑得非常快,如同闪电。
- 毂如雷:指车轮转动的声音像雷鸣一样。
- 弹铗:乐器的声音,这里指警报或信号。
- 关门:指关闭关口,象征安全。
典故解析:
“脱祸东奔”可能指代历史上许多逃避战争和灾难的故事,如楚汉之争等,诗人通过此句表达了对动荡年代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遵,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豪放,常表达个人的壮志和情怀。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诗人对逃避灾难的无奈与勇气。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可能受到某种灾难或战争的影响,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无奈。
诗歌鉴赏:
《函谷关》是一首表达豪情壮志与对时局无奈的诗。开头两句“脱祸东奔壮气摧,马如飞电毂如雷”生动地描绘了逃亡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诗中“马如飞电”将马的速度与自然界的闪电相提并论,突显出逃亡者的迫切与艰难,而“毂如雷”则强调了车轮的迅速与力量,暗示在危难时刻,只有通过快速的反应才能逃离困境。
后两句“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则是对逃亡的自我反思。这里的“弹铗”象征着警报和警醒,强调了在危机时刻,听从警报的重要性。如果当时不听从警报的指引,就可能无法及时逃脱,反映出一种对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既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又反映了广泛的社会背景,表现出在动荡年代人们的生存困境和对自由的渴望。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节奏,汪遵成功地传达了这份紧迫感,使得作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脱祸东奔壮气摧:逃离灾难,向东奔跑,虽然气势雄壮,但内心却受到摧残。
- 马如飞电毂如雷:形象地描绘了逃亡时马的速度和车轮的声音,强调了紧迫感。
- 当时若不听弹铗:如果当初不听警报的声音,可能会错失逃生的机会。
- 那得关门半夜开:在危急时刻,及时关闭关口,才能保证安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马比作“飞电”,形象生动。
- 夸张:强调马的速度和车轮的声音,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述逃亡的紧迫感,表达了在动乱时代人们对生存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对警觉和及时反应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危机时刻保持警惕。
意象分析:
- 马:象征速度与力量,暗示逃亡者的勇气。
- 电:代表迅速与不确定性,反映出逃亡的紧迫感。
- 雷:象征警报和警觉,提醒人们在危机中保持清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弹铗”象征什么? A. 乐器
B. 警报
C. 战斗
D. 逃生 -
“马如飞电”在诗中用来形容什么? A. 马的速度
B. 天气
C. 风
D. 山川 -
诗人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无奈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 李白的《庐山谣》:表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比较汪遵的《函谷关》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同样描绘了对逃离与远行的思考,但汪遵更强调逃亡的紧迫感,而王维则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