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墙头两好树,翠碧积阴阴。
落日风涛起,满庭秋意深。
繁条委砌石,凉叶下衣襟。
况有行歌者,闻之亦散心。
白话文翻译:
墙头上有两棵美丽的树,翠绿的树叶积聚着浓浓的阴影。
落日西沉,微风起伏,庭院里充满了深深的秋意。
繁茂的树枝轻轻垂落在石砌上,凉爽的树叶洒落在我的衣襟上。
更有路过的歌唱者,听到这景象也不禁心情舒畅。
注释:
- 墙头:墙的顶部。
- 好树:美好的树,指树木的生长状态。
- 翠碧:形容树叶的颜色,鲜绿色。
- 落日:太阳落山时的景象,富有诗意。
- 风涛:微风和波涛,形容自然的变化。
- 秋意深:秋天的气息浓厚。
- 繁条:丰盛的树枝。
- 委砌石:树枝垂落在石头上。
- 凉叶:树叶带来的凉意。
- 行歌者:路过并且歌唱的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生活在明代,是一位兼具诗人和书法家的文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往往融入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展现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秋树》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坐在庭院中,感受着秋天的气息,回忆往昔,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作。
诗歌鉴赏:
《秋树》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诗中通过对墙头两棵美丽树木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秋意。开头两句“墙头两好树,翠碧积阴阴”,生动地描绘出树木的生机与自然的美好。翠绿的树叶不仅为庭院增添了色彩,也为人们提供了阴凉,暗示着自然对人类的庇护。
接下来“落日风涛起,满庭秋意深”,落日的描绘与微风的起伏,渲染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增强了诗的动感和层次感。秋天的深邃与神秘在此刻得到升华,诗人似乎在感叹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美丽。
后两句“繁条委砌石,凉叶下衣襟”,则将读者的目光从远景拉回到近处,细腻的描写让人能够感受到凉意的袭来,仿佛置身于诗中景象。同时“况有行歌者,闻之亦散心”进一步营造了一个生动的场景,路过的歌唱者在感受到这一切时,心情也随之变得愉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情境。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以树木、落日、风涛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秋天图景,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墙头两好树:引入景物,描绘两棵美丽的树。
- 翠碧积阴阴:强调树木的生机,营造阴凉的气氛。
- 落日风涛起:营造时间变化的氛围,暗示傍晚时分。
- 满庭秋意深:表达深秋的气息,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 繁条委砌石:描绘树枝垂落的细节,增强视觉感。
- 凉叶下衣襟:身体感受秋的凉意,体现与自然的联系。
- 况有行歌者:引入动态的人物,增添生活气息。
- 闻之亦散心:强调音乐的愉悦感,表达心情的舒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与阴影的关系作比,增强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歌唱者的心情被赋予了生命,增强诗的情感。
- 对仗:如“墙头两好树,翠碧积阴阴”,增强语音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舒适,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象征生命与生机,代表自然的美。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 秋意:代表成熟与收获,也有淡淡的伤感。
- 凉叶:象征清新与宁静,带来身体的舒适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两棵树的特点是什么? a) 荒凉
b) 美丽
c) 枯萎
d) 矮小 -
诗中提到的“行歌者”是指什么? a) 唱歌的人
b) 路过的人
c) 画画的人
d) 读书的人 -
诗中的“凉叶”给人什么感觉? a) 温暖
b) 凉爽
c) 炎热
d) 冷酷
答案:
- b) 美丽
- a) 唱歌的人
- b) 凉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杜甫《春望》对比: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秋树》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和谐,而《春望》则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秋树》更多地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与感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以上是对汪广洋《秋树》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