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素得故园趣,远如南涧阿。
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
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
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故乡享受过的乐趣,如今已经远离了南边的涧水。
百花齐放的季节已过,秋日的鸟鸣声也愈加频繁。
与竹子相对,未曾再见的愁苦无法消散,举杯畅饮之时,我反复歌唱。
离开故乡不过十年,怀念故乡的心情让我无可奈何。
注释:
- 素:本来,原本。
- 趣:乐趣、情趣。
- 南涧阿:南边的涧水,表示对故乡的向往。
- 众芳:众多的花朵。
- 啼鸟:鸣叫的鸟。
- 晦:晦暗,指心情的阴郁。
- 酌酒:喝酒。
- 屡:屡次,频繁。
- 奈何:无奈,没办法。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借助竹、酒、鸟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浓厚的思乡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广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江南地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描绘山水及乡土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离开故乡多年后,正值秋日,诗人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与对故乡的思念,因而作此诗以抒发情感。
诗歌鉴赏:
《秋日忆故园》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乡愁。诗人在描写秋日的自然景象时,透过“众芳时既集,啼鸟秋复多”表现了对故乡繁花似锦与鸟鸣悦耳的怀念,构建出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明显,尤其是“对竹不及晦,酌酒屡当歌”中,他在竹影下饮酒,愁苦愈加显现,无法忘怀故乡。最后一句“去乡仅十载,怀之可奈何”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离乡十年,内心的无奈与惆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素得故园趣:曾经在故乡享受过的乐趣。
- 远如南涧阿:如今的乐趣远如南涧那样遥远。
- 众芳时既集:百花齐放的季节已经过去。
- 啼鸟秋复多:秋天的鸟鸣声越来越多。
- 对竹不及晦:面对竹子时,心中的愁苦难以排解。
- 酌酒屡当歌:时常举杯畅饮,反复歌唱。
- 去乡仅十载:离开故乡不过十年。
- 怀之可奈何:对故乡的思念让我无可奈何。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意象的描绘,构建出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氛围。
-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个人情感的变化。
-
主题思想:
- 诗歌中心思想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乡愁的深切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故园:象征着温馨与归属感,代表着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
- 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作为与自然的对比,突显内心的孤独。
- 酒:代表着诗人试图借酒消愁,却又无奈的情感。
- 鸟:秋天的鸟鸣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念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众芳时既集”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鸟鸣
b) 花开的季节
c) 竹子的生长 -
诗人离开故乡多少年?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
诗中的“酌酒屡当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忧伤
c) 中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汪广洋的《秋日忆故园》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加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饮酒的洒脱。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