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赋得春寒花较迟即用为韵 其一
作者: 范景文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不是闻莺啭,那知入晚春。
时因耽月闰,花作待年身。
扫雪云流树,踏青草作茵。
游人拘故事,犹向武陵津。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近尾声,听不到黄莺的啼唱,才明白这时已是晚春。
因为耽误了一个月,所以花儿还是等着人来欣赏。
扫去雪后的树木,云彩流动,青草已经可以踏作坐垫。
游人们总是拘泥于旧俗,依然向着武陵的渡口前行。
注释:
- 莺啭:黄莺的鸣叫。
- 月闰:指农历的闰月,因而耽误了春天的时光。
- 待年身:花儿似乎在等待与年华相伴。
- 扫雪:指春雪融化后,树木显露出来。
- 武陵津:指传说中桃花源的渡口,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美好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景文,明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寒时节,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迟到与自然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游人行为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感悟,展现了春天的迟到与游人对自然的无知。开篇以“不是闻莺啭”引入,直接点明了春天的特征,随即以“那知入晚春”启示了人们对季节变迁的不敏感。诗中“时因耽月闰”一句,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同时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春天的忽视。接着,通过“扫雪云流树,踏青草作茵”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而舒适的感觉。诗末“游人拘故事”,则是对游人行为的反思,暗示着他们仍旧沉浸在旧日的习俗中,未能真正感受春天的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透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人心的局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是闻莺啭,那知入晚春。
- 句意:没有听到黄莺的啼鸣,怎么能知道已经是晚春了呢?
- 分析:通过否定的方式,强调春天的迟到和人们对春天的无觉。
-
时因耽月闰,花作待年身。
- 句意:由于耽搁了一个月,花儿似乎在等待与年华相伴。
- 分析:表现了花朵的迟到和时间的流逝,融合了春花的生机与时间的无情。
-
扫雪云流树,踏青草作茵。
- 句意:扫去雪后的树木,云彩在流动,青草可以踩作坐垫。
- 分析: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给人以舒适与美好的感受。
-
游人拘故事,犹向武陵津。
- 句意:游人们拘泥于旧日的故事,依然朝着武陵的渡口前行。
- 分析:反映了人们对传统的依赖与对自然的忽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扫雪云流树,踏青草作茵”,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青草比作坐垫,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舒适。
- 拟人:花儿“待年身”,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迟到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游人行为的批判,揭示了人们在传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 花:代表着青春、生命和时间的流逝。
- 雪:象征着寒冷与过去的时光。
- 青草: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未闻何物?
A. 黄莺
B. 燕子
C. 百灵
D. 知更鸟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春天迟到的感慨?
A. 描写游人的行为
B. 通过花的比喻
C. 引用历史典故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比较范景文的《赋得春寒花较迟即用为韵 其一》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范景文更侧重于时间与游人行为的反思,而王维则更专注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在不同环境下的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