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河南巡抚雅尔图奏进谷穗盈尺
作者: 乾隆 〔清代〕
民天伊古重,宵旰为祈年。
豫省灾伤后,西成企望虔。
喜看盈尺穗,俨历有秋田。
稍解吾民愠,披薰一畅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自古以来,人民与天的关系非常重要,夜以继日地祈祷丰年。经历了河南省的灾难之后,大家对西部的丰收充满期待。看到稻穗已经长到一尺,仿佛秋天的丰收已经到来。此时稍微减轻了百姓的忧愁,感受到轻松的气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民天:指人民与上天的关系。
- 宵旰:夜晚和白天,形容时间的持续。
- 豫省:指河南省。
- 灾伤:灾难和伤痛。
- 盈尺穗:表示稻穗丰盈,长到一尺。
- 俨历:形容庄重地、从容地。
- 披薰:指感受到微风,令人舒畅。
典故解析:
“民天伊古重”提到古代人民对天的信仰与依赖,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乾隆(1711-1799),清代第六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推行“盛世”,文化上也极为繁荣,尤其是诗词创作。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乾隆时期,正值清朝发达的农业经济时期。河南经历了自然灾害,皇帝对此十分关心,因此写下此诗以表对人民生计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乾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与对丰收的期盼。开头两句,诗人强调了民众与自然天命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古代农民对丰年渴望的虔诚心态。接着,诗中提到河南省经历灾后重建,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依然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通过“盈尺穗”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传达了丰年将至的喜悦。这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更是对人民生活的一种安慰与鼓励,展现了乾隆作为皇帝的仁爱之心,体现了“以民为重”的治国理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民天伊古重:古往今来,民众与上天的关系一直是重要的。
- 宵旰为祈年:人们昼夜不停地祈求丰年,体现出对农业的重视。
- 豫省灾伤后:河南省在经历了自然灾害之后,情形非常艰难。
- 西成企望虔:人们对西部的丰收充满期待,显示出对未来的希望。
- 喜看盈尺穗:看到稻穗丰盈,充满了喜悦。
- 俨历有秋田:似乎已经看到了秋天的丰收,表达了对五谷丰登的期盼。
- 稍解吾民愠:稍微缓解了民众的愁苦,体现出皇帝的关怀。
- 披薰一畅然:感受到微风,心情豁然开朗,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宵旰”与“祈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同时通过“盈尺穗”象征丰收,传达了诗人的美好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农业丰收的期待,体现了皇帝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与对自然的敬畏,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谷穗:象征丰收与希望。
- 秋田:象征成熟的成果与丰盈的生活。
- 薰风:象征舒适与愉悦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河南省”经历了什么?
- A. 风暴
- B. 灾难
- C. 繁荣
- D. 战争
-
“盈尺穗”象征着什么?
- A. 灾难
- B. 贫穷
- C. 丰收
- D. 战争
-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的什么感情?
- A. 忽视
- B. 关心
- C. 绝望
- D. 厌倦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乾隆的这首诗更注重对丰收的期待,而杜甫的诗则强调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两首诗虽有不同的主题,却同样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
- 《乾隆时期的文学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