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采莲曲
作者:贺知章 〔唐代〕
稽山罢雾郁嵯峨,
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
别有中流采芰荷。
白话文翻译
在稽山上雾气散去,山色显得郁郁葱葱,
湖面如镜,风平浪静也能泛起涟漪。
不要说春天的美丽已经消逝,
在水中央还有人采摘芡实和荷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稽山:指稽山,位于今浙江省。
- 罢:去掉,散去。
- 郁嵯峨:形容山色郁郁葱葱,巍峨高耸。
- 镜水:如镜般平静的水面。
- 自波:没有风也会自然起波。
- 莫言:不要说。
- 芳菲:形容春天的花草繁盛。
- 别有:另外还有。
- 中流:水中间。
- 采芰荷:采摘芡实和荷花。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采莲”是一种古老的活动,莲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和美好,常常与春夏的繁华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夔叟,唐代诗人,以其诗作清新脱俗而著称,尤以《咏柳》最为人知。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采莲曲》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采莲曲》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诗人贺知章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诗的开头描写了稽山在雾散之后的巍峨,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接着,通过“镜水无风也自波”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美感,水面虽然没有风,但微波荡漾,似乎在诉说着春的悸动。
“莫言春度芳菲尽”一句,直白地回应了春天的短暂和美丽的流逝,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失落,反而强调“别有中流采芰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诗的结尾留给人们一种希望,生命总有新的美好值得去追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优美与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稽山罢雾郁嵯峨:描绘稽山的雾气散去后,山峦显得更加巍峨壮丽,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
- 镜水无风也自波:湖水如镜般平静,即使没有风,也能涌起微波,体现出自然的灵动。
- 莫言春度芳菲尽:不要说春天已经过去,花草的芳香也随之消逝。
- 别有中流采芰荷:在水中央,还有人在采摘芡实和荷花,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强调其静谧。
- 对仗:如“稽山”与“镜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水面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仍然起波,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体现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稽山:象征着坚韧与持久的生命力。
- 镜水: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芰荷:象征着纯洁、美好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莫言春度芳菲尽”中的“芳菲”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草
B. 秋天的果实
C. 冬天的雪花
D. 夏天的阳光 -
“镜水无风也自波”体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寂静的美
B. 热闹的景象
C. 悲伤的情绪
D. 动荡的局面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失落
B. 珍惜
C. 忽视
D. 无奈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之涣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贺知章的《采莲曲》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后者则更偏向于对自然的哲学思考,体现了两位诗人在自然描绘上的不同风格和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