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时间: 2025-01-04 07:0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作者:贺知章 〔唐代〕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怀着全心全意的忠诚,荒凉的边境已得到通行。
虽然九次进攻未曾交战,但五月的戎马仍在。
派遣戍卒征发周边的文书,恢复边疆重振汉朝的功绩。
选拔车马的元宰,制定法律以取信于文士。
盔甲出现在天上的弧形,谋划在帝王的帐篷之中。
诏令旗帜分发夏季的物资,专门给予唐朝的弓箭。
帐篷安置在伊川的右侧,钟声传到晋朝的苑中。
厨师准备丰盛的食物,音乐正好调理丝竹。
岐路上还留有余雨,离川上照耀着晚霞的虹。
恭敬地听闻咏叹方叔的诗歌,千年之后依然舞动着皇上的风采。
注释
- 荒憬:荒凉的边境。
- 梯航:指通行的水道。
- 九攻:指九次军事进攻。
- 征周牒:指发文征调边境的文书。
- 恢边:恢复边疆。
- 元宰:指宰相或重要官员。
- 胄:指铠甲。
- 天弧:指天上的弧形(或天边)。
- 诏旂:指皇帝的命令和旗帜。
- 饔人:指厨师。
- 蕡实:指丰盛的食品。
- 乐正:指音乐的正统。
- 岐陌:指分岔的道路。
- 离川:指离川的河流。
典故解析
- 方叔:指历史上有名的方叔,古代文人以其贤能而受到尊重,诗中提到他以示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四明,唐代诗人。贺知章是唐初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他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说受命巡边之际,旨在表达对张说出征的支持与祝福,同时彰显国家的稳固与繁荣。在当时,边疆问题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边防的关注与忠诚。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政治意蕴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边疆事务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国家的强大与繁荣。开篇“荒憬尽怀忠”,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边防的重视与忠诚,强调了国家的安定与和平。接着,诗人提到九攻虽不战,说明即使在和平时期,国家的防御措施依然不可或缺。
诗中提到的“遣戍征周牒”与“恢边重汉功”则点明了国家治理的责任与使命,体现出对历史的继承与发扬。之后,提及的“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不仅展示了唐代官制的完善,也表达了诗人对文治武功并重的期望。
全诗的意象丰富,诸如“帐宿伊川右”、“岐陌涵馀雨”等,均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增强了诗的画面感。最后“千载舞皇风”更是将目光放眼未来,寄托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憬尽怀忠:表明对国家和边防的忠诚与关心。
- 梯航已自通:说明边境通行无阻,暗含国家的强盛。
- 九攻虽不战:即使经历了九次攻势,但国家依然保持和平。
- 五月尚持戎:表明仍然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威胁。
- 遣戍征周牒:派遣戍卒发文,体现出治理边疆的必要性。
- 恢边重汉功:恢复边疆,彰显汉朝的辉煌成就。
- 选车命元宰:选拔合适的官员,确保国家的治理。
- 授律取文雄:通过法律和文治来取得功名。
- 胄出天弧上:形象地描绘出军队的威武。
- 谋成帝幄中:暗喻在皇帝的帐篷中进行的军事策划。
- 诏旂分夏物:皇帝的命令让资源分配合理。
- 专土锡唐弓:表明对唐朝的支持与期许。
- 帐宿伊川右:军营的安置,体现出边防的布局。
- 钲传晋苑东:传递消息,展现出政局的繁忙。
- 饔人藉蕡实:厨师准备丰盛的食物,象征着国泰民安。
- 乐正理丝桐:音乐的和谐,体现出国家文化的繁荣。
- 岐陌涵馀雨:自然景象的描绘,生动形象。
- 离川照晚虹:晚霞映照河流,寓意着美好的未来。
- 恭闻咏方叔:尊敬的提到历史人物,彰显文化传承。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 比喻:将军事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象征:许多意象如“虹”象征着和谐美好。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边疆事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与繁荣的期待,强调了忠诚与责任感,体现出文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心与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憬:象征边疆的艰难与孤独。
- 梯航:象征国家的通达与繁荣。
- 九攻: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对比。
- 帐宿:象征军事的严谨与组织。
- 晚虹:象征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攻”指代什么? A. 九次进攻
B. 九次和平谈判
C. 九个边防城市 -
“帐宿伊川右”中的“伊川”指代哪里? A. 河流
B. 城市
C. 山脉 -
诗中的“饔人”指的是? A. 军人
B. 厨师
C. 文士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贺知章的《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更侧重于国家政治与边防,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历史责任,后者则追求个人的情感寄托与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贺知章及其作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