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
白话文翻译:
这座桥既不是楼阁,也不是船只,可以供人居住,也可以让人通行。如果你想问我关于方桥的事情,那么方桥就是这样建造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非阁:不是楼阁,指的是没有上层建筑的结构。
- 复非船:又不是船,强调其形态的独特性。
- 可居兼可过:既可以居住也可以通行,说明桥的多功能性。
- 君欲问:你如果想问,表示对方的提问。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方桥”可能暗示了古代中国对桥梁的重视,桥是连接两岸的象征,寓意交往与沟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文以气势磅礴、辞藻华丽著称,尤其擅长骈文和古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韩愈任职虢州期间,时值唐代政治动荡,社会变迁频繁。诗中对方桥的描绘,可能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以及对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方桥的形态和功能,展现了韩愈对桥梁的独特理解。诗的首句“非阁复非船”,通过排比的手法,强调了方桥的特殊性,打破了传统建筑和交通工具的界限,表现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接下来的“可居兼可过”,则进一步扩展了桥的功能,不仅仅是交通的工具,也可以作为生活的空间,这种多重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
韩愈的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有力,意境上则深远而丰富。通过对方桥的描绘,作者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桥作为连接的象征,暗示了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空间的重新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非阁复非船:开篇即设定了方桥的独特性,排除常见的建筑与交通工具,构建出一种新颖的形象。
- 可居兼可过:强调了方桥的双重功能,既可以作为生活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通行的道路。
- 君欲问方桥:引导读者的思考,仿佛在说,若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方桥的事情。
- 方桥如此作:回应提问,简洁地说明方桥的构造与用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阁”和“船”的比喻,增强了方桥的独特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方桥的赞美,不仅在于其物理形态,更在于其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桥:象征连接与沟通的桥梁,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阁:象征高耸和独立,代表传统建筑的稳固性。
- 船:象征流动与变化,代表生活的变迁与适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桥的特点是: A. 只有上下楼层 B. 既可以居住也可以通行 C. 只是一种交通工具
-
韩愈认为方桥: A. 只是一座普通的桥 B. 具有特殊的功能 C. 不值得描写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韩愈的《方桥》更侧重于物象的描绘与功能的探讨,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韩愈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