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句曲王尊师
宋无
不与俗人接,草堂云自封。
有时鍊丹去,无处觅行从。
树暖猴扪蝨,花香鹿养茸。
曾期哀解后,终隐大茅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俗人交往,隐居于云雾缭绕的草堂之中。有时他会去练习炼丹,但总是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温暖的树上,猴子在抓虱子;香气扑鼻的花丛中,鹿在悠然地吃草。他曾期望在悲伤解脱之后,再次回到隐居的生活,最终选择在大茅峰上隐匿。
注释:
- 不与俗人接:不与世俗的人交往。
- 草堂:指隐居的住所。
- 云自封:自我封闭于云雾之中,形容隐居的状态。
- 鍊丹:指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
- 行从:同伴。
- 猴扪蝨:猴子在树上抓虱子,表现自然的景象。
- 鹿养茸:鹿在花香中生长,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 哀解:悲伤的解除。
- 大茅峰:指高耸的山峰,象征隐居的理想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无,生于宋代,隐逸诗人,作品多描写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者选择隐居,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拒绝以及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隐逸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开篇的“不与俗人接”直接点出诗人的态度,表明他选择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接下来,诗人通过“草堂云自封”的意象,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隐居环境,传达出一种安静、孤独却又充满诗意的生活状态。
“有时鍊丹去,无处觅行从”一语,表现出诗人对修道炼丹的执着,但又感到孤独缺乏同伴,揭示了隐士生活的艰辛。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树暖猴扪蝨”与“花香鹿养茸”,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与和谐,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令人向往。
最后两句“曾期哀解后,终隐大茅峰”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及对隐居生活的坚定选择。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强调与世俗的隔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独立与孤傲。
- 第二联表达了炼丹理想,但又凸显出寻找伙伴的困难,显示出隐士生活的孤独。
- 第三联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第四联则回顾过去的期望,展现了诗人的坚持与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草堂云自封”与“无处觅行从”,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如“树暖猴扪蝨”将自然景象与隐逸生活相结合,增添了生动的意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清新脱俗的隐逸思想。
意象分析:
- 草堂:象征隐逸的生活环境,代表诗人的生活态度。
- 云:象征自由与脱俗,表达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 猴与鹿:代表自然的和谐与生机,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恨世俗 B. 追求自然 C. 追求财富
答案:A, B -
诗中“草堂云自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自得其乐 C. 忧伤
答案:B -
“树暖猴扪蝨”中的“猴”象征什么?
A. 忍耐 B. 生命活力 C. 感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但更多展现了对山水的描绘,而宋无则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两者都体现了隐逸思想,但风格各有不同,反映出各自的情感与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隐逸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