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土风杂咏十二首 其十 竹笔》

时间: 2025-01-14 21:19:55

削竹成尖渍墨挥,殊涂漆简却同归。

尽饶毛颖谁封管,恰似蒙恬未合围。

荒略粗分今与昨,鲁鱼孰辨是耶非。

穹庐笔策赤书就,邮递还从马上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削竹成尖渍墨挥,殊涂漆简却同归。尽饶毛颖谁封管,恰似蒙恬未合围。荒略粗分今与昨,鲁鱼孰辨是耶非。穹庐笔策赤书就,邮递还从马上飞。

白话文翻译

削竹成尖,沾墨挥洒,虽不同于涂漆的简牍,最终却有着相同的归宿。即便毛笔的笔尖再好,谁又能封住这笔墨呢?这就像蒙恬的兵围未能合拢。粗略地分辨今昔,鲁鱼又有谁能分清是非?在这广袤的草原上,书法的笔墨已然成形,书信的传递还要依赖马背飞奔。

注释

  • 削竹成尖:削竹子成尖端,用于书写。
  • 渍墨:沾上墨汁,进行书写。
  • 殊涂漆简:虽然涂抹油漆的简牍(古代的书写材料)不同,但最终目的相同。
  • 尽饶毛颖:无论是多么好的毛笔。
  • 蒙恬:古代名将,负责边防事宜,暗指未能合围的局势。
  • 鲁鱼孰辨:鲁鱼是古代成语,意为难以辨别的事物。
  • 穹庐:形容蒙古的帐篷。
  • 笔策:笔墨。
  • 赤书:书写的内容。
  • 邮递:传递书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1711-1799),即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也在文艺方面颇有成就,尤其在诗词创作上,弘历的作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蒙元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中表现出对书写工具和书法艺术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笔为线索,探讨了书写的意义与价值。开篇以“削竹成尖渍墨挥”引入,生动地描绘了书写的过程,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涂漆简”与竹笔,表达了尽管材料不同,但书写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强调了文化的共通性与延续性。诗中提到的“蒙恬未合围”,则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对错难辨,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结尾处“邮递还从马上飞”,则体现出一种动态的文化交流,寓意着书信的快速传播与人际的沟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削竹成尖渍墨挥:描绘书写工具的制作过程,表现作者对竹笔的珍视。
  • 殊涂漆简却同归:强调不同材料的书写工具最终目的一致性。
  • 尽饶毛颖谁封管:质疑即便是最好的毛笔也无法限制书写的自由。
  • 恰似蒙恬未合围:用历史典故比喻当前的复杂情势。
  • 荒略粗分今与昨:探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模糊界限。
  • 鲁鱼孰辨是耶非:提出对是非的难以判断。
  • 穹庐笔策赤书就:描绘书写环境,强调文化的生动。
  • 邮递还从马上飞:生动地呈现书信传播的方式,展现了文化交流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鲁鱼”比喻难以辨别的事物,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蒙恬,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广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思考,同时探讨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 竹笔:象征着书写与文化的传承。
  • :代表知识与智慧的积累。
  • 穹庐:体现了草原文化的广袤与开放。
  • :象征着迅速的传播与沟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削竹成尖”中的“削”指什么? A. 切割
    B. 减少
    C. 增加
    答案: A

  2. 诗中提到的“蒙恬”代表什么含义? A. 书法家
    B. 兵将
    C. 文人
    答案: B

  3.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自然景色
    B. 文化传承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蒙古土风杂咏十二首 其十 竹笔》与唐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书法艺术和文化传承的不同表现,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书法史》
  • 《中华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