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

时间: 2024-12-31 08:09:42

晚烟洲雾并苍苍,河雁惊飞不作行。

回旆转舟行数里,歌声犹自逐清湘。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寄别

作者: 杨凭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晚烟洲雾并苍苍,
河雁惊飞不作行。
回旆转舟行数里,
歌声犹自逐清湘。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烟雾和洲渚交融在一起,显得苍茫而朦胧。河里的野雁受到惊吓飞起,却不愿意离开。船只转过来,行驶了几里路,歌声仍旧随着清澈的湘水飘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晚烟:傍晚的烟雾,指水面或岸边的薄雾。
  • :河中的沙洲。
  • :指野雁,水鸟之一。
  • 回旆:指船上的帆,回转的意思。
  • :追逐、随之而动。
  • 清湘:清澈的湘水,湘江的意思。

典故解析:

  • 湘江:湘江是中国的一条著名河流,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乡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凭,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寄别》是杨凭在离别时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临别时的感伤。在那个时代,离别常常伴随着对家乡的思念,诗人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感受到深深的离愁。

诗歌鉴赏:

《寄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风景。诗的开头通过“晚烟洲雾并苍苍”描绘了一个朦胧的傍晚,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感觉。洲上的烟雾与河水交融,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河雁惊飞不作行”则通过惊起的河雁,传达了离别时的紧张和不安。野雁的飞起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正如他即将离开这片土地的心情,既想要追寻新的生活,又不舍得眼前的一切。

“回旆转舟行数里”展现了船只的移动,节奏感强烈,仿佛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心中那份急切的感情。这里的“回旆”不仅描绘了船只的动态,也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留恋,转舟而行,却又难以忘怀。

最后一句“歌声犹自逐清湘”则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歌声随清澈的湘水飘荡,仿佛是在对故乡的告别,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坚定与不舍。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于离别的复杂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烟洲雾并苍苍:描绘傍晚时分,薄雾弥漫在河洲上,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气氛。
  2. 河雁惊飞不作行:河中的野雁受到惊吓而飞起,但并没有远行,暗含不舍。
  3. 回旆转舟行数里:船只转向,行驶了几里,表明离别的距离在拉远。
  4. 歌声犹自逐清湘:尽管离别,但歌声仍然追随着清澈的湘水,象征着对故乡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烟与洲雾结合,形成一种朦胧的意象。
  • 拟人:河雁被描绘得像有情感的生灵,表现其不愿离去的态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和意象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离别的伤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生旅途中的无奈与不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即将结束的事情。
  • 河雁:象征着自由与离别,寓意着对家乡的思念。
  • 回旆:象征着归属与航程,暗示着人生的旅途与选择。
  • 清湘:象征着纯净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寄别》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凭
    • C.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哪个?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湘江
  3. 诗中“晚烟洲雾并苍苍”引用了哪种自然现象?

    • A. 晨雾
    • B. 夜雨
    • C. 晚烟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同样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虽然意境不同,但都有着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出离别的无奈和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