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 端午述怀》
时间: 2025-01-19 22:3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蒲漾水,新竹梢云,暖风正好。
谩学长生,綵丝臂上红欲耀。
竞看楚女吴娃,试小纨纤缟。
画鹢争飞,渡头箫鼓缭绕。
千载湘君,到而今有谁凭吊。
朱符艾虎,催老几多年少。
岁岁榴红似火,忍将人照。
憔悴情悰,古来谁个知道。
白话文翻译:
短短的蒲草在水面上轻轻摇动,新的竹子在云端轻轻摇曳,暖风正好。
我无意地学习长生不老,手腕上彩丝的红绳闪闪发光。
大家争相观看楚国的美女和吴国的姑娘,试着用细腻的纤纱装扮自己。
画船争相飞驰,渡口的箫声和鼓声交织缭绕。
千年之后的湘君,现如今又有谁来凭吊他呢?
红朱符和艾草的香气,催促着我渐渐老去。
年年如火般的石榴花,怎能照亮我的人呢?
憔悴的情感,古往今来又有谁能知晓?
注释:
- 短蒲:短的蒲草,指水边的植物。
- 新竹:指新生的竹子,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谩学长生:随意地、无心地学习长生不老之术。
- 楚女吴娃:指楚国的美女和吴国的女子,表现出对美丽的追求。
- 画鹢:装饰华丽的小船。
- 湘君:指屈原,因其在湘江投江而死,后人称之为湘君。
- 朱符艾虎:指端午节的习俗,艾草和朱符用于驱邪。
- 榴红:石榴花,象征着热烈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佟世南,清代诗人,以其作品中的婉约和细腻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端午节前后,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诗中通过描写节日的气氛,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华胥引 端午述怀》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节日习俗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短蒲漾水,新竹梢云”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夏日图景,短蒲随水轻摇,传达出一种自在的闲适感;新竹在云下摇曳,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美好。接下来的“谩学长生”则是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无奈与向往,表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焦虑。
诗中“竞看楚女吴娃”的描写,体现了人们对美女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画鹢争飞,渡头箫鼓缭绕”则传递出一种热闹的节日气氛,诗人仿佛置身于热闹的端午节场景中,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
然而,随着“千载湘君,到而今有谁凭吊”一语的转折,诗人在热闹中感受到了一丝孤独与失落,千年之后,屈原的孤独又有谁能懂得?最后几句“岁岁榴红似火,忍将人照”更是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石榴花虽美,却无法照亮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
整首诗在欢快与忧伤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受,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短蒲漾水,新竹梢云,暖风正好:描绘了夏日的自然景象,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谩学长生,綵丝臂上红欲耀:反映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无心追求,手腕上的红丝象征着节日的气氛。
- 竞看楚女吴娃,试小纨纤缟: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节日气氛的参与。
- 画鹢争飞,渡头箫鼓缭绕:展现了热闹的节日场景,生动而热烈。
- 千载湘君,到而今有谁凭吊:转折,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孤独感。
- 朱符艾虎,催老几多年少:感叹时间流逝,节日习俗的无奈。
- 岁岁榴红似火,忍将人照:表达内心的孤独感,石榴花虽美却无法照亮心灵。
- 憔悴情悰,古来谁个知道:总结,感叹古今无人能理解的情感。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榴红似火”)、拟人(如“暖风正好”)、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
意象分析:
- 短蒲: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新竹:新生,象征着繁荣与希望。
- 楚女吴娃:美丽的象征,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湘君:历史与孤独的象征,暗示对逝去时光的思考。
- 朱符艾虎:传统习俗,象征着节日与文化传承。
- 榴红:热情与感情的象征,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短蒲漾水”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千载湘君”中的“湘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朱符艾虎”代表什么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 D. 重阳节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与《华胥引》:两者均涉及历史人物的孤独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离骚》更为深沉,表达了更强烈的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重感。
- 《静夜思》与《华胥引》: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静夜思》更为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华胥引》则在欢快中透出一丝忧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