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王臣郊游韵三首》

时间: 2025-01-08 01:56:34

君访西郊古佛家,还因烧佛问丹霞。

可能同住依弥勒,应是前身悟木叉。

林杪危亭供宴坐,门前翠袖俨排衙。

纷纷廛市何时了,静看优昙浩劫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访西郊古佛家,还因烧佛问丹霞。
可能同住依弥勒,应是前身悟木叉。
林杪危亭供宴坐,门前翠袖俨排衙。
纷纷廛市何时了,静看优昙浩劫花。

白话文翻译:

你来访问西郊的古老佛教寺庙,顺便烧香问询那神秘的丹霞。
或许我们曾同住于弥勒佛下,想来是前世悟道的因缘。
在林间的高亭里,我们供桌摆设美酒佳肴,
门前的翠袖(女侍)整齐排列如同官衙。
纷繁的市集何时才会结束,我静静地观看那优昙花的浩劫。

注释:

字词注释:

  • :你,这里指代朋友或同伴。
  • 古佛家:古老的佛教寺庙。
  • 烧佛:烧香拜佛,向佛祈愿。
  • 丹霞:可能指的是一种道教的修炼境界或风景。
  • 弥勒:佛教中的弥勒佛,象征未来的佛。
  • 悟木叉:木叉是佛教修行中的器物,悟指领悟。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翠袖:指代穿着绿色衣袖的侍女。
  • 廛市:繁华的集市。
  • 优昙浩劫花:优昙花是佛教中象征稀有和吉祥的花,浩劫意味着灾难。

典故解析:

  • 弥勒佛:传说中的未来佛,代表着慈悲与希望。
  • 优昙花:传说中优昙花三千年才开一次,象征难得的机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常蕴含哲理与自然情感,体现出浓厚的道教和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郊游之际,诗人通过与友人游览古佛寺,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同时反映出对繁华市集和内心宁静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张王臣郊游韵三首》通过描绘西郊的古佛寺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思考。首联通过“君访”引入,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近与交流,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和向往。中间两句则通过对弥勒佛和悟木叉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前生今世的哲学思考,似乎在探讨因缘与轮回的关系。

后两句则转向现实,描绘了宴席的热闹场景与繁华市集的喧嚣,形成与前面宁静的佛教意境的对比。尤其是“静看优昙浩劫花”,在描绘优昙花的同时,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瞬间,暗示着即使在繁忙的世界中,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观察的智慧。整首诗在宁静与喧嚣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访西郊古佛家:描绘友人访问佛教寺庙的场景,暗示一种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 还因烧佛问丹霞:表示在拜佛的同时,对于道教思想的求问,显示出文化的交融。
  • 可能同住依弥勒:暗示前生的因缘,表现了对因果法则的理解。
  • 应是前身悟木叉:再一次强调悟道的主题,木叉既是修行的象征,也代表着智慧的启迪。
  • 林杪危亭供宴坐:描述宴会的环境,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门前翠袖俨排衙:用侍女的排列对比官场的规矩与生活的人情味。
  • 纷纷廛市何时了:对繁华市集的反思,表达出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无奈。
  • 静看优昙浩劫花:优昙花的意象引发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展现对称美。
  • 比喻:优昙浩劫花象征人生的稀有与珍贵,传达出生命的哲学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信仰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佛家:象征着智慧与宁静。
  • 丹霞:代表着道教的理想与追求。
  • 弥勒:象征着希望与慈悲。
  • 优昙花:象征着生命的珍稀与美丽,传达时间的流逝与机缘的难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弥勒”指的是哪个宗教的象征?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2. “优昙浩劫花”象征着什么? A. 繁华与喧闹
    B. 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C. 幸福与富贵

  3. 诗中提到的“烧佛”是指什么? A. 祭祀活动
    B. 烧香拜佛
    C. 参拜道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体现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杜甫的《登高》:表现人生的感慨与哲思。

诗词对比:
廖行之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都是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廖行之更强调佛教思想,王维则更倾向于道家哲学的体现,展现出不同的哲理思考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