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此十三秋,重来雪满头。
镜颜加老丑,诗骨带穷愁。
鸟语新晴树,人寻旧倚楼。
藏春门下客,一半落出丘。
白话文翻译:
离开这里已经十三个秋天,再回来时满头白雪。
镜中的面容愈加苍老丑陋,诗人的骨骼中带着贫困的愁苦。
鸟儿在新晴的树上啼叫,人们在旧时的楼阁旁寻找旧友。
春天的客人藏在门下,却有一半的人已经离开了山丘。
注释:
- 去此:离开这里。
- 雪满头:形容白发苍苍,年纪已大。
- 镜颜:镜子中的面容。
- 加老丑:更显得老态和丑陋。
- 诗骨:指诗人的才华和精神。
- 穷愁:贫困与忧愁。
- 鸟语:鸟儿的鸣叫声。
- 新晴:刚刚放晴的天气。
- 倚楼:依靠在楼上,指寻访旧友的场景。
- 藏春:春天的客人,寓意春天的美好。
- 一半落出丘:有一半的人选择离开,指离去的朋友。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鸟语新晴树”,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描绘的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旧友的离去与春天的藏匿,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 1000-1050年),字懋功,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写诗,风格多样,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戴复古久居吴门后,因故重回故地,感慨时光流逝,朋友离世,心中充满惆怅与怀旧之情。
诗歌鉴赏:
《吴门访旧》通过对时间的沉淀与空间的回望,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首句“去此十三秋”,以时间为线索,拉开了回忆的序幕,构建出一种时光的距离感。随着“重来雪满头”的描写,诗人不仅在叹息白发的增加,更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接着,诗人以“镜颜加老丑”自嘲,表现了对自身容貌与心境的失落。再看“诗骨带穷愁”,则是对生活困境的深刻反思,体现出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愁苦。
诗中“鸟语新晴树”描绘了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形成了与前面忧伤情绪的鲜明对比,仿佛在提醒诗人尽管外界依旧美好,内心的惆怅却难以消散。“人寻旧倚楼”则是对过往友谊的追忆,既有对旧日情怀的缅怀,又有对现实孤独的无奈。最后一句“藏春门下客,一半落出丘”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友人的离去,形成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深邃,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惋惜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此十三秋:离开这里已有十三个秋天,暗示时光的流逝。
- 重来雪满头:重返故地时,头发已全白,象征老去。
- 镜颜加老丑:照镜子时发现自己更加老态和丑陋,表现自我反思。
- 诗骨带穷愁:诗人的精神与才华中夹杂着生活的困苦。
- 鸟语新晴树:新晴的树上,鸟儿欢叫,象征生机与希望。
- 人寻旧倚楼:人们在旧楼旁寻找过去的朋友,唤起旧时回忆。
- 藏春门下客:春天的客人在门下,暗示温暖与美好。
- 一半落出丘:离去的人们,暗示着失去与离别。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自然的美好与个人的忧愁形成对比。
- 拟人:鸟儿的鸣叫被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 象征: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无情,春天则象征着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衰老与孤独的无奈,以及对旧友的思念,展现了人生的多重情感。
意象分析:
- 白发:象征老去,时间流逝的印记。
- 镜子:反映自我,内心的焦虑与失落。
- 鸟儿:自然之声,象征生机与希望。
- 春天:美好的象征,但在此却暗含失落。
- 丘:象征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离开故地多少年后重返? A. 十年
B. 十三年
C. 十五年 -
诗中“雪满头”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白发苍苍
C. 心情愉悦 -
“鸟语新晴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生机
C. 怀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蹄涧》
诗词对比:
可以将《吴门访旧》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对时间的感慨与对亲友的思念,但戴复古的诗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感,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加强调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