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林佳绝处,人道胜匡庐。
山好石骨露,洞多岩腹虚。
峥嵘势相敌,温厚气无馀。
可惜登临地,春风草木疏。
白话文翻译:
在桂林这绝佳的地方,人们说这里胜过匡庐山。
山峰的石头好似露出骨骼,洞穴众多,山岩的内部空虚。
峥嵘的山势相互对峙,温和的气候却没有余韵。
可惜我所登临的地方,春风吹来,草木显得稀疏。
注释:
字词注释:
- 佳绝处:美好而绝佳的地方。
- 匡庐:指匡庐山,位于江西,是著名的风景名胜。
- 石骨露:山石剖面如骨骼般显露。
- 岩腹虚:山体内部多洞穴,显得空洞。
- 峥嵘:形容山势高而险峻。
- 温厚气:指温和而丰厚的气候。
典故解析: 匡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许多文人都曾吟咏赞美。诗中提到匡庐,暗示桂林的山水之美更胜于此,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良辅,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戴复古游览桂林时写的,反映了他对桂林壮丽山水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慨。
诗歌鉴赏:
在这首诗中,戴复古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的山水风光,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诗的开头即以“佳绝处”引入,强调了桂林的美丽,接着用“人道胜匡庐”来比较,突显了桂林的独特魅力。诗中通过对山石的细致描写,表现出自然的粗犷与奇特,尤其是“山好石骨露,洞多岩腹虚”的描写,既展现了山石的坚硬与显露,又暗示了自然的神秘与深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峥嵘势相敌,温厚气无馀”表达了桂林山势的险峻和气候的温和,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境。最后一句“可惜登临地,春风草木疏”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感伤,虽然身处美景之中,却感到草木稀疏,似乎无法尽情享受这份美好。这种情感的起伏,使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林佳绝处,人道胜匡庐。
描述桂林是绝佳的风景地,人们都认为这里胜过著名的匡庐山。 -
山好石骨露,洞多岩腹虚。
形容桂林的山石坚硬剖露,内部有很多洞穴,展现出自然的奇特景观。 -
峥嵘势相敌,温厚气无馀。
山势峥嵘险峻,和温和的气候形成对比,暗示自然的复杂与和谐。 -
可惜登临地,春风草木疏。
表达了诗人在美景中感到的遗憾,春风拂面,却发现草木稀疏,景象有些单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石比作骨头,生动形象。
- 对仗:如“峥嵘势相敌,温厚气无馀”,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 夸张:通过“胜匡庐”强调桂林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同时透出一种对自然的思考与对人生感悟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林: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
- 匡庐:代表著名的风景,与桂林形成对比。
- 山石:象征坚韧与雄伟。
- 春风草木:体现自然生机,然而稀疏又反映出一种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桂林与匡庐的比较是为了强调什么? A. 桂林更漂亮
B. 匡庐更有名
C. 两者无关
D. 桂林更胜一筹 -
诗中“石骨露”是指什么? A. 石头的形状
B. 山石表面剖露
C. 石头很坚硬
D. 石头有生命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也描绘了自然山水,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而戴复古的《观静江山水》则表现出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深思,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山水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