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六侍御葬》
时间: 2025-01-04 07:54: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魏六侍御葬
作者: 皇甫冉 〔唐代〕
哭葬寒郊外,行将何所从。
盛曹徒列柏,新墓已栽松。
海月同千古,江云覆几重。
旧书曾谏猎,遗草议登封。
畴昔轻三事,尝期老一峰。
门临商岭道,窗引洛城钟。
应积泉中恨,无因世上逢。
招寻偏见厚,疏慢亦相容。
张范唯通梦,求羊永绝踪。
谁知长卿疾,歌赋不还邛。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郊外痛哭送葬,今后我该何去何从?
盛大的棺木下是苍翠的柏树,新墓已经栽上了松树。
海上的月亮与千古同在,江上的云层又遮盖了几重。
旧书中曾劝谏狩猎,遗留下的草书诉说着登封的事。
往昔我曾轻视这三件事,曾期盼在一座山峰上老去。
门前临近商岭的道路,窗外引来洛城的钟声。
心中应该积累着对泉水的恨,却无缘在世上再次相逢。
招寻的情感偏见厚重,疏远和懈怠也能互相包容。
张范只通梦境,求羊则永远失去踪影。
谁知长卿的疾病,使得他的歌赋再也无法回到邛州。
注释:
- 侍御: 指侍奉皇帝的官员,地位较高。
- 寒郊: 寒冷的郊外,指葬礼的地点。
- 盛曹: 表示棺木之盛大。
- 旧书: 指古代书籍,可能含有谏言。
- 三事: 可能指的是人生中的三件小事,如狩猎、饮酒、作乐。
- 商岭: 指商山和岭的结合,可能暗指某个地理位置。
- 洛城: 洛阳城,古代都城之一,象征繁华。
- 长卿: 可能指王维,因其字为长卿,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字公冕,唐代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涉及抒怀、送别和咏景,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魏六侍御的葬礼上,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对生死的思考。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送魏六侍御葬》是一首深情而庄重的送别之作。诗的开头,作者通过“哭葬寒郊外”展现了送葬的悲凉与凄冷,表现了失去挚友的痛苦。接下来的描写中,借助“盛曹徒列柏,新墓已栽松”的意象,展现了葬礼的庄重与肃穆,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永恒。
诗中“海月同千古,江云覆几重”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广阔,既是对逝者的缅怀,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反思。“旧书曾谏猎,遗草议登封”两句则寓意着历史的无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反思了自己曾经的轻视与期待,显露出对人生选择的无奈与深思,同时也描绘出人生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应积泉中恨,无因世上逢”展现了一种对过往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生死、友谊、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注,令人感同身受,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哭葬寒郊外,行将何所从: 在寒冷的郊外痛哭送葬,面对逝者,作者感到迷茫。
- 盛曹徒列柏,新墓已栽松: 棺木华丽,墓地已栽上松树,象征着生命的结束与新生。
- 海月同千古,江云覆几重: 诗人用海月与江云描绘了永恒与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无情。
- 旧书曾谏猎,遗草议登封: 书籍中有谏言与议论,暗示历史的教训与人类的愚昧。
- 畴昔轻三事,尝期老一峰: 诗人反思曾轻视的事物与对老去的期许,表现出对时间的珍惜。
- 门临商岭道,窗引洛城钟: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暗示着人和环境的关系。
- 应积泉中恨,无因世上逢: 对友人的遗憾与无法再见的悲伤。
- 招寻偏见厚,疏慢亦相容: 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宽容的态度。
- 张范唯通梦,求羊永绝踪: 张范的梦境与对失去的追求,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
- 谁知长卿疾,歌赋不还邛: 最后对长卿的疾病感到惋惜,暗示着诗人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海月同千古”比喻时间的永恒。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韵律感。
- 排比: 一系列的意象描写,增强诗的气势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生死、友谊与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郊: 代表孤独与死亡的环境。
- 盛曹与柏松: 象征生命的结束与自然的轮回。
- 海月与江云: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泉中恨: 体现对友人的思念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月同千古”中的“海月”指的是什么?
- A. 月亮
- B. 海洋
- C. 时间
-
诗中提到的“长卿”是指谁?
- A. 王维
- B. 李白
- C. 杜甫
-
诗中“应积泉中恨”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对生活的热爱
- C. 对自然的崇敬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李白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与《送魏六侍御葬》:
- 两者均是送别诗,但王维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期盼和美好未来的描绘,而皇甫冉则更突出对逝者的哀悼与生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