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相公之幽州》

时间: 2025-01-19 13:57:22

自昔萧曹任,难兼卫霍功。

勤劳无远近,旌节屡西东。

不选三河卒,还令万里通。

雁行缘古塞,马鬣起长风。

遮虏关山静,防秋鼓角雄。

徒思一攀送,羸老荜门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相公之幽州
自昔萧曹任,难兼卫霍功。
勤劳无远近,旌节屡西东。
不选三河卒,还令万里通。
雁行缘古塞,马鬣起长风。
遮虏关山静,防秋鼓角雄。
徒思一攀送,羸老荜门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相公的送别之情。自古在萧曹任用之时,难以与卫霍的功绩相提并论。只要勤奋工作,就没有地域的限制,旌旗多次在西边和东边飘扬。虽然不选用三河的士兵,但仍然能让万里通行无阻。雁阵飞越古老的边塞,马鬣在长风中飘扬。抵挡敌人,关山静谧,秋天的战鼓和号角声音雄壮。只愿能陪伴你一程送行,我却已是衰老,像是荜门中孤独的老人。

注释

  • 萧曹任:指东汉末年名将萧何与曹操,二人均以出色的军事才能著称。
  • 卫霍:指卫青与霍去病,西汉的著名将领,以大功业闻名。
  • 旌节:指军旗,象征战斗与胜利。
  • 三河卒:指的是当时的士兵,三河为地名,代表特定的军队。
  • 雁行:比喻飞翔的雁群,象征团结与行进的方向。
  • 荜门:一种简陋的门,诗人在此自喻衰老和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字季小,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作以豪放、雄浑著称,常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送别王相公之时,反映了诗人与王相公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王相公前往幽州的祝福与不舍之情。幽州是当时重要的军事重镇,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

诗歌鉴赏

《送王相公之幽州》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送别诗,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全诗以“送”字为主题,开篇便提及历史上的名将,体现了诗人对王相公前途的重视与期许。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诗人不仅传达了对王相公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思考。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雁行”、“马鬣”,这些意象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又反映了战斗的豪情。后面几句通过关山的宁静与秋季的鼓角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羸老荜门中”更是道出了诗人的孤独与衰老,令人感到一丝凄凉。

整首诗在风格上显示出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昔萧曹任,难兼卫霍功。
    过去萧何和曹操任用时,难以与卫青和霍去病的功绩相提并论。

  2. 勤劳无远近,旌节屡西东。
    只要勤奋工作,就没有地域的限制,军旗曾多次在西边和东边飘扬。

  3. 不选三河卒,还令万里通。
    虽然不选用三河的士兵,但仍然能够使得万里畅通。

  4. 雁行缘古塞,马鬣起长风。
    雁阵飞越古老的边塞,马鬣在长风中飘扬。

  5. 遮虏关山静,防秋鼓角雄。
    抵挡敌人,关山静谧,秋天的战鼓和号角声雄壮。

  6. 徒思一攀送,羸老荜门中。
    只愿能陪伴你一程送行,我却已是衰老,像是荜门中孤独的老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雁行”与“马鬣”,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勤劳无远近,旌节屡西东”,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排比: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增强了感情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友人未来的祝福,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对那些壮丽历史的敬仰,最终回归到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感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萧曹、卫霍:历史人物,象征着英雄与功名。
  • 旌节:象征着战斗与荣耀。
  • 雁行:象征团结、方向与归属。
  • 马鬣:象征着英勇与豪情。
  • 荜门:象征衰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萧曹”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人物?
    A. 萧何与曹操
    B. 卫青与霍去病
    C. 李白与杜甫

  2. 诗中的“雁行”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团结
    C. 战斗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喜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比较《送王相公之幽州》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与洒脱,而皇甫冉的作品则更显深沉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