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
东洛居贤相,南方待本师。
旌麾俨欲动,杯锡杳仍迟。
积雪迷何处,惊风泊几时。
大臣能护法,况有故山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贤良之相和本师的期待与思念。东洛的贤相居住于此,而南方则在等待本师的到来。旌旗似乎即将动起,但饮酒的杯子却依然空迟。积雪遮蔽了去向,不知何时才能停息。大臣们能够保卫法度,更何况我对故乡的期盼呢。
注释
- 东洛:指东洛地区,寓意贤相居住之地。
- 贤相:指贤明的宰相。
- 本师:指本人的老师,这里可能指代重要的师长或指导者。
- 旌麾:指军旗,象征着行动即将开始。
- 杯锡:指酒杯,锡为器皿材料。
- 积雪:指漫天的积雪,象征着无法辨别方向。
- 惊风:指狂风,表示不安定的状态。
- 大臣能护法:指大臣能够维持法度与秩序。
- 故山期:指对故乡的期望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字景文,号子和,仕途不顺,常以诗歌抒发内心情感。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现出对时事的关注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不安之时,作者通过对贤相与本师的期待,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诗中通过对贤相与本师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对个人命运的忧虑。开篇提到“东洛居贤相”,既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反思。东洛的贤相象征着道德与智慧的结合,然而作者却在等待本师的到来,这种等待不仅是对师长的渴望,更是对知识与指导的渴求。
“旌麾俨欲动,杯锡杳仍迟”,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旌旗即将动起,象征着希望与行动的即将来临,但酒杯却迟迟未满,似乎在暗示现实的困境与无能为力的状态。接下来的“积雪迷何处,惊风泊几时”,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积雪遮蔽了方向,风的突然袭来,象征着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挑战。
最后两句“大臣能护法,况有故山期”则是对希望的寄托,大臣能够守护法度,诗人对故乡的期盼则是对理想与归属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身处动荡时代的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洛居贤相:描绘东洛地区的贤相,象征着理想的政治环境。
- 南方待本师:南方在等待本人的老师,表达了对知识与指导的渴望。
- 旌麾俨欲动:旌旗似乎要动,暗示着行动的时机即将来临。
- 杯锡杳仍迟:酒杯却依然空着,表现出现实的无奈与等待。
- 积雪迷何处:积雪遮蔽了方向,象征着未来的迷茫。
- 惊风泊几时:惊风的到来,表示生活的不安与挑战。
- 大臣能护法:大臣能够守护法度,象征着政治的稳定。
- 况有故山期:对故乡的期盼,暗含对归属感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政治理想与个人命运相结合。
- 对仗:如“旌麾俨欲动,杯锡杳仍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积雪与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贤相与本师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洛:象征理想的政治环境。
- 本师:代表知识与智慧的源泉。
- 旌麾:象征希望与行动。
- 积雪:代表迷茫与困惑。
- 惊风:象征生活的动荡。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洛”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南方
- C. 东方
- D. 西方
-
诗中“本师”指的是?
- A. 同辈朋友
- B. 重要的师长或指导者
- C. 书籍
- D. 自己
-
诗中“积雪迷何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希望
- B. 迷茫与困惑
- C. 快乐
- D. 安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重,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歌选》
以上是对《奉和待勤照上人不至》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