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沼溶溶淑气回,玉泉初暖碧如苔。 风回鳌背山光动,日照龙鳞镜影开。 飞鸟惯随仙仗过,游鱼偏识翠华来。 愿倾池水成春酒,添进南山万寿杯。
白话文翻译:
灵沼的水波荡漾,和煦的气息回旋,玉泉初暖,碧绿如苔藓。 风吹动鳌背上的山光,阳光照耀下龙鳞般的镜影展开。 飞鸟习惯性地跟随仙仗飞过,游鱼偏偏认识翠华的到来。 愿将池水倾倒成春酒,增添进南山的万寿杯中。
注释:
- 灵沼:指皇家园林中的池沼,这里指太液池。
- 淑气:和煦的气息。
- 玉泉:指清澈的泉水。
- 鳌背:传说中的巨龟,这里比喻山峦。
- 龙鳞:比喻水面波纹。
- 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 翠华:指皇帝的车驾。
- 南山:指长寿的象征,如《诗经》中的“南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东篱,江西吉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此诗描绘了皇家园林太液池的美景,表达了对皇家盛世的赞美和对长寿的祝愿。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某个皇家庆典或节日时所作,通过对太液池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太液池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水的波光、山峦的倒影和飞鸟游鱼的动态,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皇家园林画卷。诗中“风回鳌背山光动,日照龙鳞镜影开”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比喻,将自然景色与皇家气象相结合,展现了宏伟壮丽的景象。结尾的“愿倾池水成春酒,添进南山万寿杯”则寄托了对长寿和繁荣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皇家盛世的赞美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沼溶溶淑气回,玉泉初暖碧如苔。
- “灵沼”指太液池,“溶溶”形容水波荡漾,“淑气”指和煦的气息,“玉泉”比喻清澈的泉水,“碧如苔”形容水色碧绿。
-
风回鳌背山光动,日照龙鳞镜影开。
- “风回鳌背”比喻风吹动山峦,“山光动”指山峦的倒影在水中摇曳,“日照龙鳞”比喻阳光照耀下的水面波纹,“镜影开”形容水面如镜,倒影清晰。
-
飞鸟惯随仙仗过,游鱼偏识翠华来。
- “飞鸟惯随仙仗过”指飞鸟习惯性地跟随皇帝的仪仗飞过,“游鱼偏识翠华来”指游鱼偏偏认识皇帝的车驾。
-
愿倾池水成春酒,添进南山万寿杯。
- “愿倾池水成春酒”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添进南山万寿杯”则寄托了对长寿和繁荣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泉初暖碧如苔”、“日照龙鳞镜影开”。
- 对仗:如“风回鳌背山光动,日照龙鳞镜影开”。
- 拟人:如“飞鸟惯随仙仗过,游鱼偏识翠华来”。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太液池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壮丽和生机,表达了对皇家盛世的赞美和对长寿、繁荣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 灵沼:皇家园林中的池沼,象征着皇家的富丽和庄严。
- 玉泉:清澈的泉水,象征着纯洁和生机。
- 鳌背:山峦,象征着稳固和力量。
- 龙鳞:水面波纹,象征着变化和活力。
- 仙仗:皇帝的仪仗,象征着尊贵和权威。
- 翠华:皇帝的车驾,象征着荣耀和显赫。
- 南山:长寿的象征,象征着长久和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灵沼”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的池塘 B. 皇家园林中的池沼 C. 山中的湖泊 D. 海边的池塘
-
“日照龙鳞镜影开”中的“龙鳞”比喻什么? A. 山峦 B. 水面波纹 C. 云彩 D. 树叶
-
诗的结尾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对战争的厌恶 B. 对长寿和繁荣的祝愿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中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曾棨的《太液晴波》与杜甫的《春望》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但前者更多地体现了对皇家盛世的赞美,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与曾棨诗风相近的唐代诗作。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曾棨的诗作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