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淮南舟中 曾棨 〔明代〕
远戍鸡声晓,遥堤柳色浓。 断云京口树,残月广陵钟。 箫鼓官船发,图书御宝封。 朝臣多扈从,冠佩日相逢。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边塞,鸡鸣声宣告着黎明的到来,远处的堤岸上,柳树的绿色显得格外浓郁。 京口的树木间,云彩断断续续,广陵的钟声在残月下回荡。 官船上箫鼓齐鸣,载着封好的图书和御宝出发。 朝中的大臣们多数随行,他们的冠冕和佩饰在日光下交相辉映。
注释:
- 远戍:遥远的边塞。
- 鸡声晓:鸡鸣声宣告黎明。
- 遥堤:远处的堤岸。
- 断云:断断续续的云彩。
- 京口:今江苏镇江,古代重要的军事和交通要地。
- 广陵:今江苏扬州,古代文化名城。
- 箫鼓:古代乐器,常用于官方或庆典场合。
- 御宝:皇帝的宝物或重要文件。
- 扈从:随从,特指随皇帝出行的大臣。
- 冠佩:官员的冠冕和佩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棨(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棨,号南溪,江西南昌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此诗可能是在他随皇帝出行时所作,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随行的朝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曾棨随皇帝南巡时所作,描绘了从京口到广陵的旅途景色,以及随行的朝臣们的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朝臣随行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庄严和朝臣的威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边塞鸡鸣为起点,描绘了一幅从远戍到京口再到广陵的旅途画卷。诗中“远戍鸡声晓”一句,以鸡鸣声宣告黎明的到来,寓意着新的一天的开始。“遥堤柳色浓”则进一步以柳树的绿色来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后两句通过对京口和广陵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最后两句则转向对随行朝臣的描写,通过“箫鼓官船发”和“朝臣多扈从”等句,展现了旅途的庄严和朝臣的威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旅途的庄严和朝臣的威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戍鸡声晓:以边塞的鸡鸣声宣告黎明的到来,寓意新的一天的开始。
- 遥堤柳色浓:远处的堤岸上,柳树的绿色显得格外浓郁,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
- 断云京口树:京口的树木间,云彩断断续续,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变化。
- 残月广陵钟:广陵的钟声在残月下回荡,增添了旅途的庄严感。
- 箫鼓官船发:官船上箫鼓齐鸣,载着封好的图书和御宝出发,展现了旅途的庄严。
- 朝臣多扈从:朝中的大臣们多数随行,他们的冠冕和佩饰在日光下交相辉映,展现了朝臣的威仪。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断云京口树”中的“断云”,赋予云彩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如“远戍鸡声晓,遥堤柳色浓”中的“远戍”与“遥堤”,“鸡声”与“柳色”,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描绘和对随行朝臣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庄严和朝臣的威仪,传达了旅途的庄严和朝臣的威仪。
意象分析:
- 鸡声:象征黎明和新的一天的开始。
- 柳色: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
- 断云: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变化。
- 残月:增添旅途的庄严感。
- 箫鼓:展现旅途的庄严。
- 冠佩:展现朝臣的威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远戍鸡声晓”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夜晚的宁静 B. 黎明的到来 C. 黄昏的景色 D. 午后的炎热
-
“遥堤柳色浓”中的“柳色”象征什么? A. 秋天的萧瑟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生机 D. 夏天的繁茂
-
诗中的“箫鼓官船发”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官船的出发 B. 官船的停靠 C. 官船的航行 D. 官船的归来
-
“朝臣多扈从”中的“扈从”指的是什么? A. 随从的士兵 B. 随行的大臣 C. 随行的仆人 D. 随行的家人
答案:
- B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对国家的忧虑,与本诗的春天景色和对朝臣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旅途的景色和对友人的送别,与本诗的旅途景色和对朝臣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本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本诗则更多展现了朝臣的威仪。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本诗:都描绘了旅途的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而本诗则更多展现了旅途的庄严和朝臣的威仪。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与本诗主题或风格相近的诗作。
- 《全宋诗》: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与本诗主题或风格相近的诗作。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与本诗主题或风格相近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