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德轮行者》

时间: 2025-01-19 15:34:03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德轮行者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为了抄经而付出心血,十年如一日地追求佛教的修行。然而,即使没有穿上袈裟,他仍然忧愁多多;而一旦穿上袈裟,烦恼则会更多。

注释:

  • 沥血:形容用尽心血,付出极大的努力。
  • 抄经:指抄写佛教经典。
  • 头陀:指的是修行的僧人,特别是那些苦行的修道者。
  • 袈裟:僧人穿的法衣,象征着佛教的身份与责任。
  • 愁多事:形容烦恼和事情繁杂。

典故解析:

“头陀”是佛教用语,指那些专心修行的僧侣。古代的僧人常常以苦行和抄写经文为修行方式,诗中提到的“沥血抄经”表明了对佛教经典的虔诚和付出,而“袈裟”则象征着一种责任和身份。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描写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是对修行者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和对僧人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修行者的内心挣扎与矛盾。诗人以“沥血抄经”开篇,直接表明了修行的艰辛,强调了对佛教经典的虔诚和对理想的追求。而“十年依旧一头陀”则表现出修行的长期性与艰难,似乎在暗示修行者面临的孤独感和无奈感。接下来的“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则揭示了穿上袈裟后所承担的责任和烦恼。诗中传达的是一种深刻的哲理,修行并不是解脱的途径,反而可能让人陷入更多的烦恼之中。整体上,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重而又富有思考,体现了对生活与信仰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沥血抄经奈若何:尽管付出心血去抄写经典,但仍然感到无奈。
    2. 十年依旧一头陀:十年过去,自己仍然是个修行者,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3. 袈裟未著愁多事:不穿袈裟的时候也有许多烦恼。
    4. 著了袈裟事更多:穿上袈裟后,责任与烦恼却更加繁重。
  • 修辞手法

    1. 对比:诗中前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状态下的心理感受。
    2. 夸张:用“沥血”来强调修行的艰辛。
  • 主题思想:修行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烦恼,真正的解脱并非来自于身份的改变,而是内心的领悟与平和。

意象分析:

  • 沥血:象征着艰辛与付出,表现出修行者的坚定信念。
  • 袈裟:象征佛教的身份,也反映出责任与烦恼的双重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沥血抄经”意指什么? A. 轻松自在
    B. 付出极大的努力
    C. 无所事事
    D. 快乐无比

  2. “头陀”在诗中指的是: A. 普通人
    B. 修行的僧人
    C. 文人
    D. 商人

  3. 诗人认为穿上袈裟后会: A. 更加自由
    B. 责任更重
    C. 无忧无虑
    D. 生活更简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送德轮行者》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修行的内心挣扎,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