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诸葛元亮席上见和,再用韵)》
时间: 2024-09-19 21:14: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诸葛元亮席上见和,再用韵) 辛弃疾
夜语南堂新瓦响,三更急雨珊珊。
交情莫作细沙团。死生贫富际,试向此中看。
记取他年耆旧传,与君名字牵连。
清风一枕晚凉天。觉来还自笑,此梦倩谁圆。
白话文翻译:
在南堂夜里,新的瓦片因雨声而发出轻响,
三更时分,急急的雨声淅淅沥沥。
交情不要像细沙一样容易散落,
生死贫富的际遇,试着在这其中观察。
记住往年老人的传说,与你的名字紧相连。
清风拂面,夜晚凉爽如枕。
醒来时我忍不住自笑,这梦究竟是让谁来圆?
注释:
- 南堂:指的是南方的厅堂,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处环境。
- 新瓦:新铺的瓦片,象征新气象。
- 珊珊:形容雨声细腻,像细小的珠子落下。
- 细沙团:比喻脆弱的友情,容易散落。
- 耆旧:年长的人的故事或传说。
- 倩:美好,形容梦的美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以豪放激昂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感著称。辛弃疾在词中常常表现出对国家时事的关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诗人对友情、人生际遇的思考,以及对往事的追忆。通过对雨声和夜晚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临江仙》以夜雨为背景,情感隐含在细腻的描写中。诗的开头通过对南堂新瓦和急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在雨夜中,思索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强调交情的珍贵以及人生际遇的无常,显示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交情莫作细沙团”,此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细沙比喻脆弱的关系,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情谊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诗人提到“记取他年耆旧传”,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思考。这种对时间流逝和人际关系的反思,使全诗更具层次感。
最后两句“觉来还自笑,此梦倩谁圆”,表达了对梦境的思索和自我反省,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为丰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语南堂新瓦响:夜晚的谈话声与新瓦片的声响交织,营造出一种亲密而安静的氛围。
- 三更急雨珊珊:三更时分,急促的细雨声如同珠子般落下,增添了夜晚的静谧。
- 交情莫作细沙团:友情应当坚固,不要像细沙一样容易散落,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
- 死生贫富际,试向此中看:生死和贫富的际遇,试着从中去观察和领悟人生的真谛。
- 记取他年耆旧传:记住往年的传说和故事,暗示与他人的联系和共同经历。
- 与君名字牵连:与朋友的名字紧密相连,强调了友情的深厚。
- 清风一枕晚凉天:晚上的清风轻拂,如同一枕凉爽,描绘出宁静的夜晚。
- 觉来还自笑,此梦倩谁圆:醒来时自我反思,梦中的美好到底是为谁来实现,表达了对梦想的追求和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沙团”比喻脆弱的友情,形象生动。
- 拟人:将“清风”描绘成可以“拂面”的形象,增添了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雨、友情以及人生际遇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情感的珍视。在细腻的描写中,诗人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夜雨:象征孤独与思索,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南堂:代表相聚与友情的场所,增加了亲切感。
- 细沙:比喻脆弱的关系,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人。
- 清风:象征宁静与舒适,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细沙团”象征什么? A. 坚固的友情
B. 脆弱的关系
C. 财富
D. 时间 -
“夜语南堂”中的“南堂”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情感
C. 一种季节
D. 一种乐器 -
诗人对友情的态度是? A. 忽略
B. 珍惜
C. 轻视
D. 不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临江仙》均展示了辛弃疾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但《青玉案》更加强调对历史的反思,而《临江仙》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