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时间: 2024-09-19 21:14: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白话文翻译:
这眼前的山水,怎都像是旧时的朋友。
我还记得在梦中曾游遍江南江北。
美好的地方还得带上杖子去,才能抚平我这一生的疲惫。
笑谈这三十九年的奔波,何尝不是长久的客人呢?
吴楚之地,东南的边界。
英雄的故事,曹操与刘备的对立。
被西风吹散了,已无任何痕迹。
那座高楼,才刚刚成就已然离去,
旌旗未卷,头发已先白。
感叹人间的悲欢离合不断交替,今日依旧如昔。
注释:
- 过眼:指一瞬间的事情。
- 佳处:美好的地方。
- 携杖:带上拐杖,象征着旅行或人生的旅途。
- 尘劳:世间的辛勤劳作。
- 吴楚: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江苏、湖北地区。
- 曹刘敌:提及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对抗。
- 旌旗:战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著名的词人和将领,属于宋代豪放派词人。他的词多表达豪情壮志,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感慨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于人生、历史和自然的感悟的词作。开篇以“过眼溪山”引入,表明诗人对于眼前景象的深切感受,仿佛与旧日的记忆相连。接着,回忆起过去的游历,似乎在追溯青春的足迹,寄托了对生命的感慨。诗中提到的“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一方面是对自己身世的自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短暂、如梦似幻的深刻理解。
而“吴楚地,东南坼”则勾勒出广袤的历史背景,让人想到英雄豪杰的奋斗与对抗。辛弃疾以“英雄事,曹刘敌”点明历史的纷争,暗示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接下来,诗中提到“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表达了对往事的无奈与消逝。
最后一段以“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结束,使整首词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诗人在历史与人生之间的游走中,传递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悟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诗人感慨眼前的山水仿佛与自己有着不解之缘。
-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回忆起曾经的游历,令人怀念。
- “佳处径须携杖去”:美好之处需要亲身体验,带着拐杖或许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 “能消几緉平生屐”:暗示人生的苦难与疲惫。
- “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自嘲一生奔波,却始终是个外人。
- “吴楚地,东南坼”:描绘历史背景,提及古代吴楚之地。
- “英雄事,曹刘敌”:提及曹操与刘备,反映历史的英雄气概。
-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感叹往事已随风而逝。
- “楼观才成人已去”:指时光的流逝,青年已成往事。
- “旌旗未卷头先白”:战旗尚未收起,头发却已白。
-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感叹人生的悲欢离合。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交融。
- 拟人:将风与尘迹进行拟人化,增强情感表达。
- 比喻:用旅行与人生的旅途相类比,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词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辛弃疾对历史、人生的感慨与忧虑,表现出一种对于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象征自然与美好的回忆。
- 杖:象征旅行与人生的支持。
- 尘劳:代表世俗生活的辛苦。
- 吴楚: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根基。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楚”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西南
C. 江苏、湖北
D. 东北 -
诗人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是什么角色? A. 主人
B. 客人
C. 旁观者
D. 参与者 -
“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事的无奈
C. 对现在的满足
D. 对他人的怜悯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满江红》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但辛弃疾在豪放中带有忧伤,陆游则更显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