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陈莘叔尹因以赠之》
时间: 2025-01-14 21:32: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陈莘叔尹因以赠之 赵蕃 〔宋代〕
几从邢子问先友,相与谈公口不空。 治狱尽心无诡论,挂冠犹健有高风。 峥嵘正尔尚豪气,矍铄未应闲是翁。 两月淹留见何晚,竹林松径暂时同。
白话文翻译:
多次向邢子询问先前的朋友,与他谈论公事从不空谈。 处理案件尽心尽力,没有诡辩,即使退休也保持着高尚的风范。 他依然豪气干云,精神矍铄,不应被视为闲散的老者。 两个月停留相见何其晚,暂时与他在竹林松径中同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邢子:指邢昺,宋代学者,此处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先友:先前的朋友。
- 谈公口不空:谈论公事时言之有物,不空洞。
- 治狱:处理案件。
- 无诡论:没有诡辩,指公正无私。
- 挂冠:指辞官退休。
- 犹健:依然健壮。
- 高风:高尚的风范。
- 峥嵘:形容气概不凡。
- 豪气:豪迈的气概。
- 矍铄:形容老年人精神健旺。
- 未应闲是翁:不应被视为闲散的老者。
- 淹留:停留。
- 竹林松径:指隐居或清幽的环境。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作者与友人的交往和对友人品质的赞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作者在拜访友人陈莘叔尹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质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不详。诗中提到的陈莘叔尹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诗人在拜访他时,对其高尚的品格和豪迈的气概表示赞赏,并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陈莘叔尹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品质的推崇。诗中,“治狱尽心无诡论”一句,直接赞扬了友人在处理案件时的公正无私,而“挂冠犹健有高风”则进一步强调了友人即使退休也保持着高尚的风范。后两句“峥嵘正尔尚豪气,矍铄未应闲是翁”,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友人豪迈的气概和精神矍铄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品质的深刻认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赠友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从邢子问先友,相与谈公口不空。”:作者多次向邢子询问先前的朋友,与他谈论公事从不空谈,显示出作者对友情的重视和对公事的认真态度。
- “治狱尽心无诡论,挂冠犹健有高风。”:友人在处理案件时尽心尽力,没有诡辩,即使退休也保持着高尚的风范,赞扬了友人的公正和高尚品质。
- “峥嵘正尔尚豪气,矍铄未应闲是翁。”:友人依然豪气干云,精神矍铄,不应被视为闲散的老者,描绘了友人豪迈的气概和精神状态。
- “两月淹留见何晚,竹林松径暂时同。”:作者在友人家中停留了两个月,相见何其晚,暂时与友人在竹林松径中同行,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治狱尽心无诡论,挂冠犹健有高风”中的“治狱”与“挂冠”,“尽心”与“犹健”,“无诡论”与“有高风”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比喻:如“峥嵘正尔尚豪气”中的“峥嵘”比喻友人气概不凡,“矍铄未应闲是翁”中的“矍铄”比喻友人精神健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友人在公事和私生活中的表现,展现了友人的公正、高尚和豪迈,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松径:象征隐居或清幽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高尚品质的认同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邢子”是指谁? A. 邢昺 B. 邢邵 C. 邢峦 D. 邢劭 答案:A
-
诗中“治狱尽心无诡论”一句赞扬了友人的什么品质? A. 公正无私 B. 聪明才智 C. 勇敢无畏 D. 谦虚谨慎 答案:A
-
诗中“挂冠犹健有高风”一句中的“挂冠”指的是什么? A. 辞官退休 B. 升官发财 C. 挂职锻炼 D. 挂帅出征 答案:A
-
诗中“峥嵘正尔尚豪气”一句中的“峥嵘”比喻什么? A. 山峰高耸 B. 气概不凡 C. 岁月峥嵘 D. 事业辉煌 答案:B
-
诗中“矍铄未应闲是翁”一句中的“矍铄”比喻什么? A. 老年人精神健旺 B. 老年人行动不便 C. 老年人思维迟钝 D. 老年人身体虚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赠陈正叔》:这首诗也是赠友之作,通过对友人陈正叔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品质的推崇。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过陈莘叔尹因以赠之》与王安石的《赠陈正叔》都是赠友之作,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品质的推崇。两首诗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