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冯生所藏倭王锦袍歌》

时间: 2025-01-16 22:29:01

冯生示我倭锦袍,腥风凛凛寒发毛。

天吴紫凤恍惚是,水底鲛人亲自缫。

倭王昔日乘潮入,箕子城头鬼夜泣。

道旁瓦砾青珊瑚,茫茫衰草人膏湿。

休徒暂住釜山坞,帐下健儿弄余武。

鼎烹壮士似孤雏,槊挂婴儿作旋舞。

何人东征拥貔貅,前茅初度辽海头。

咄哉奉使竟不效,抱头窜却临淮侯。

军中谁复探虎穴,猛士如云皆缩舌。

冯生奋髯决独往,丈夫生计三尺铁。

当时清正酋中雄,偏师坐拥千旗红。

葛巾直往恣谈笑,一言未毕意已通。

夷国亦有天,夷人亦有心。

对君指心与君语,戴天愿如沧海深。

临别殷勤重回首,西望长途酹杯酒。

征袍自解锦云鲜,赠君刚及西风后。

归来朝事一番变,讳却和戎尽言战。

征夫羽箭各垂腰,东南转饷车遥遥。

兵连海外不可解,从此司农心计劳。

冯生趣驾归田去,尽铸腰镰作农具。

只今蹩蹩长安尘,姓名不上论功疏。

茅斋夜静闻寒柝,听君话旧灯花落。

君不见钱将军,夜半提师斫阵云。

功高不赏人所惜,鼠牙雀角何纷纷。

世上难凭伸与屈,劝君且尽杯中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冯生示我倭锦袍,腥风凛凛寒发毛。
天吴紫凤恍惚是,水底鲛人亲自缫。
倭王昔日乘潮入,箕子城头鬼夜泣。
道旁瓦砾青珊瑚,茫茫衰草人膏湿。
休徒暂住釜山坞,帐下健儿弄余武。
鼎烹壮士似孤雏,槊挂婴儿作旋舞。
何人东征拥貔貅,前茅初度辽海头。
咄哉奉使竟不效,抱头窜却临淮侯。
军中谁复探虎穴,猛士如云皆缩舌。
冯生奋髯决独往,丈夫生计三尺铁。
当时清正酋中雄,偏师坐拥千旗红。
葛巾直往恣谈笑,一言未毕意已通。
夷国亦有天,夷人亦有心。
对君指心与君语,戴天愿如沧海深。
临别殷勤重回首,西望长途酹杯酒。
征袍自解锦云鲜,赠君刚及西风后。
归来朝事一番变,讳却和戎尽言战。
征夫羽箭各垂腰,东南转饷车遥遥。
兵连海外不可解,从此司农心计劳。
冯生趣驾归田去,尽铸腰镰作农具。
只今蹩蹩长安尘,姓名不上论功疏。
茅斋夜静闻寒柝,听君话旧灯花落。
君不见钱将军,夜半提师斫阵云。
功高不赏人所惜,鼠牙雀角何纷纷。
世上难凭伸与屈,劝君且尽杯中物。

白话文翻译

冯生向我展示了那件倭王的锦袍,腥风凛冽,令人毛发竖起。
那天吴的紫凤似乎在眼前恍惚,水底的鲛人亲自纺织。
倭王曾经乘潮而入,箕子城头的鬼神在夜里哭泣。
路旁的瓦砾中夹杂着青珊瑚,茫茫的衰草上人们的膏血湿润。
休想在釜山坞逗留,帐下的健儿们正在玩弄余下的武器。
锅里烹煮的壮士如同孤雏,长矛悬挂着婴儿般旋转舞动。
谁人东征拥护貔貅,前往初次渡过辽海的先锋。
可叹奉使的最终没有效果,抱头逃跑的临淮侯。
军中谁还敢探虎穴,猛士如云却都缩起舌头。
冯生奋起髯须独自前往,丈夫的生计在这三尺铁上。
当时清正的酋长中英勇,偏师坐拥千面红旗。
葛巾直往,恣意谈笑,一言未尽意已通。
夷国也有天,夷人也有心。
对君指心与君倾诉,愿如沧海般深厚。
临别时殷勤重回首,西望长途,洒杯酒。
征袍解开锦云鲜,赠君刚好在西风之后。
归来后朝政已经变,避而不谈和戎的战争。
征夫们的羽箭各自垂下,东南的转饷车遥遥行驶。
兵连海外难以解脱,从此司农的心计劳心。
冯生乐意驾车归田去,尽心铸造腰镰作农具。
如今长安的尘土弥漫,姓名未能上榜论功疏。
茅屋夜静,听见寒柝声,听君诉旧灯下花落。
君不见钱将军,夜半提师斩阵云。
功高不赏,人所怜惜,鼠牙雀角何纷纷。
世上难以凭借伸与屈,劝君且尽杯中物。

注释

  • 冯生:指的是诗中的冯生,可能是一个具体的人物。
  • 倭锦袍:倭国(日本)王者所穿的锦袍,象征着外族的入侵与威胁。
  • 腥风凛凛:形容气氛的紧张与恐怖。
  • 天吴紫凤: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神秘与尊贵。
  • 箕子城:古代城池,代表着防御与抵御外敌的意义。
  • 夷国:指的是外族国家,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 临淮侯:历史上曾有将领,象征着失败与逃避。

典故解析

  • 倭王与箕子:历史上倭王的入侵与箕子城的防御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外族的警惕与抵抗。
  • 葛巾:古代士人常用的头巾,象征着人的身份与风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志坚,明代诗人,以豪放的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挣扎。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明代,正值倭贼频繁侵扰之时,诗人借冯生展示倭王锦袍的情节,表达对外族侵略的愤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观冯生所藏倭王锦袍歌》通过对冯生所藏倭王锦袍的描写,结合历史典故,展现了外族入侵带来的恐惧与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腥风凛凛”、 “天吴紫凤”等,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冯生的勇气和对家国的忠诚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他独自前往的豪情,显示出一种英雄气概。

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反映了作者对士人责任的深刻理解与担当。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也对未来充满了思考与忧虑。尤其是“功高不赏”的情节,反映了对英雄的遗憾与对社会的不公的控诉。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进一步突出了主题,展现出诗人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冯生示我倭锦袍:冯生给我展示了倭国的锦袍,暗示外敌的入侵。
  2. 腥风凛凛寒发毛:腥风凛冽,让人感到寒意,表现了外敌的威胁。
  3. 天吴紫凤恍惚是:神话中的神兽,传达一种神秘感。
  4. 水底鲛人亲自缫:鲛人指的是传说中的水中人,暗指外族的力量。
  5. 倭王昔日乘潮入:回顾历史,倭王昔日乘潮而来,象征入侵。
  6. 箕子城头鬼夜泣:描绘战斗的惨烈与悲痛。
  7. 道旁瓦砾青珊瑚:路旁的瓦砾与青珊瑚,象征战争的残酷。
  8. 休徒暂住釜山坞:提醒不要在敌人处逗留。
  9. 帐下健儿弄余武:描写士兵们在帐下玩弄武器,表现出对战斗的期待。
  10. 鼎烹壮士似孤雏:形象地描绘士兵的孤立与无助。
  11. 槊挂婴儿作旋舞:长矛悬挂,似婴儿般旋转,表现出战争的荒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士兵比作孤雏,突出他们的无助。
  • 拟人:让无生命的武器似乎有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多处运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表现了对外族入侵的愤慨和对士人的期望。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英雄不被赏识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倭锦袍:外族的象征,代表入侵与威胁。
  • 腥风:战争带来的恐惧气氛。
  • 鲛人:传说中的神秘生物,暗示外敌的强大。
  • 夷国:外族国家,体现文化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冯生所藏的锦袍是哪个国家的? A. 汉国
    B. 倭国
    C. 夷国
    D. 唐国

  2. 诗中提到的“腥风凛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恐惧
    C. 安宁
    D. 羞愧

  3. “功高不赏”反映了什么? A. 社会的公正
    B. 对英雄的遗憾
    C. 对和平的向往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
  • 《春望》:杜甫的诗,描绘了战乱后的悲惨景象。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个人境遇的反思。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表现了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志坚生平与创作》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 《明代历史文化研究》

相关诗句

冯生示我倭锦袍,腥风凛凛寒发毛。下一句是什么

天吴紫凤恍惚是,水底鲛人亲自缫。上一句是什么

天吴紫凤恍惚是,水底鲛人亲自缫。下一句是什么

倭王昔日乘潮入,箕子城头鬼夜泣。上一句是什么

倭王昔日乘潮入,箕子城头鬼夜泣。下一句是什么

道旁瓦砾青珊瑚,茫茫衰草人膏湿。上一句是什么

道旁瓦砾青珊瑚,茫茫衰草人膏湿。下一句是什么

休徒暂住釜山坞,帐下健儿弄余武。上一句是什么

休徒暂住釜山坞,帐下健儿弄余武。下一句是什么

鼎烹壮士似孤雏,槊挂婴儿作旋舞。上一句是什么

鼎烹壮士似孤雏,槊挂婴儿作旋舞。下一句是什么

何人东征拥貔貅,前茅初度辽海头。上一句是什么

何人东征拥貔貅,前茅初度辽海头。下一句是什么

咄哉奉使竟不效,抱头窜却临淮侯。上一句是什么

咄哉奉使竟不效,抱头窜却临淮侯。下一句是什么

军中谁复探虎穴,猛士如云皆缩舌。上一句是什么

军中谁复探虎穴,猛士如云皆缩舌。下一句是什么

冯生奋髯决独往,丈夫生计三尺铁。上一句是什么

冯生示我倭锦袍,下一句是什么

腥风凛凛寒发毛。上一句是什么

腥风凛凛寒发毛。下一句是什么

天吴紫凤恍惚是,上一句是什么

天吴紫凤恍惚是,下一句是什么

水底鲛人亲自缫。上一句是什么

水底鲛人亲自缫。下一句是什么

倭王昔日乘潮入,上一句是什么

倭王昔日乘潮入,下一句是什么

箕子城头鬼夜泣。上一句是什么

箕子城头鬼夜泣。下一句是什么

道旁瓦砾青珊瑚,上一句是什么

道旁瓦砾青珊瑚,下一句是什么

茫茫衰草人膏湿。上一句是什么

茫茫衰草人膏湿。下一句是什么

休徒暂住釜山坞,上一句是什么

休徒暂住釜山坞,下一句是什么

帐下健儿弄余武。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