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清太庙》

时间: 2025-01-01 14:56:14

宝座庄严动孝思,苍天老柏影迷离。

千秋俎豆今消矣,九庙精灵遂馁而。

白玉阶前野草长,紫金殿上暗尘弥。

归途追想康乾世,犹对斜阳立长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前清太庙
作者: 柯鸿年 〔清代〕

宝座庄严动孝思,
苍天老柏影迷离。
千秋俎豆今消矣,
九庙精灵遂馁而。
白玉阶前野草长,
紫金殿上暗尘弥。
归途追想康乾世,
犹对斜阳立长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太庙的庄严与残败。诗人站在宝座前,感受到祖先的庄重,心中不禁涌起孝思;苍天下的老柏树影影绰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千年的祭品已经消失,庙宇中的神灵也因缺乏供奉而饥饿。白玉阶前野草丛生,紫金殿上暗尘弥漫,彰显出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归途中,诗人回想起康熙和乾隆时期的盛世,依然在斜阳下伫立,感慨万千。


注释:

  • 宝座: 指太庙中供奉皇帝祖先的神位,象征着权威与尊严。
  • 苍天老柏: 形容太庙外古老的柏树,苍劲的树木常被视为长寿与坚韧的象征。
  • 俎豆: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象征着对祖先的祭奠。
  • 九庙: 指的是清代的太庙,供奉了历代皇帝的灵位。
  • 白玉阶: 太庙前的台阶,用白玉铺成,象征着洁净与尊贵。
  • 紫金殿: 太庙内的主殿,象征着皇权与神圣。
  • 康乾世: 指康熙和乾隆两个清代皇帝的统治时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柯鸿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风格沉稳而深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清代,特定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太庙的描绘,表现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个人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代太庙为背景,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们对过去的追忆。诗人在描述太庙的庄严时,表现出对祖先的孝思,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家庭与血脉的重视。诗中的老柏树和野草,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既有自然的生机勃勃,又有历史的荒凉。尤其是“千秋俎豆今消矣,九庙精灵遂馁而”,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祭祀文化的反思,令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无奈。

在诗的结尾,诗人回想起康乾盛世,那段辉煌的历史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愈加珍贵,表现出对繁华往事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重而又怀旧的,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思考,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宝座庄严动孝思”:诗人站在太庙的宝座前,感受到其庄严,心中生出对祖先的思念。
  • 第二联“苍天老柏影迷离”:苍天之下,古老的柏树影影绰绰,给人一种恍惚的感觉,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第三联“千秋俎豆今消矣”:经过千年的祭祀,昔日的祭品已经不复存在,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文化的感慨。
  • 第四联“九庙精灵遂馁而”:神灵因无人祭祀而感到饥饿,象征着对历史与文化的遗忘。
  • 第五联“白玉阶前野草长”:太庙前的白玉阶上长满了野草,体现了衰败的景象。
  • 第六联“紫金殿上暗尘弥”:紫金殿上积满了灰尘,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已被时光掩埋。
  • 第七联“归途追想康乾世”:在回程中,诗人思念起清朝的康熙与乾隆时代的辉煌。
  • 第八联“犹对斜阳立长时”:在斜阳的余晖中,诗人久久伫立,感慨万千。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太庙昔日辉煌与今日荒凉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象征: 柏树、白玉阶、紫金殿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历史、权力与文化。
  • 拟人: “九庙精灵遂馁而”将神灵拟人化,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太庙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文化的反思,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现实变化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座: 权威与尊严的象征。
  • 老柏: 代表着历史的沉淀与长久。
  • 俎豆: 祭祀文化的象征,体现对祖先的敬仰。
  • 白玉阶: 纯洁与尊贵的象征。
  • 紫金殿: 皇权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庙”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太庙? A. 唐代
    B. 明代
    C. 清代
    D. 宋代

  2. 诗中“苍天老柏影迷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历史的沧桑
    C. 自然的美丽
    D. 对未来的憧憬

  3. “千秋俎豆今消矣”中“俎豆”指的是什么? A. 饮食
    B. 祭品
    C. 祭坛
    D. 神灵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庐山谣》 - 李白

诗词对比:

  • 《前清太庙》《秋夕》: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但《秋夕》更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前清太庙》则侧重于历史文化的反思。
  • 《庐山谣》同样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历史人文,但《前清太庙》的主题更加集中在对清代文化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清代历史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