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时间: 2025-01-01 12:07:42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

”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意思解释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原文展示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白话文翻译

在堂上,谋臣们设宴商讨,边上的将士们准备战斗。
在天时、地利和人和的配合下,燕国可否出征?有人说可以。
今天的楼台气势如鼎,明年的山河将会重整。
大家齐声高唱《大风歌》,不久四面八方的人会前来祝贺。

注释

  • 尊俎:指宴席上的酒器和菜肴,象征着谋士的聚会。
  • 干戈:指武器,象征着战争或战斗。
  • 燕可伐欤?:问句,意思是“燕国可以攻打吗?”。
  • 楼台鼎鼐:形容气势宏伟,楼台如鼎。
  • 带砺山河:意指整顿山河,恢复国家的辉煌。
  • 大风歌:可能指的是豪放的歌曲,传达出激昂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是常见的治国理政之道,源自《孙子兵法》。而“楼台鼎鼐”则形象地表达出权力的聚集和气势的雄伟,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梦阮,号虚白,宋代诗人,以词著称。他的诗词多描写时事,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风格清新高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和内政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谋臣的议论和将士的准备,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诗歌鉴赏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是一首表现政治与战争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幅谋臣与将领共商国事的场景。开头的“堂上谋臣尊俎”展现了权力的中心,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庄重的气氛。接下来的“边头将士干戈”,则将视角转向战场,显示了战争的迫在眉睫。

“天时地利与人和”是诗中最具哲理性的部分,强调了成功的关键因素,表明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信心。接着,诗人以“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展现了对未来的积极展望,暗示着国家将会恢复繁荣,这种自信感在后面的“大家齐唱大风歌”中得以升华,表达出一种团结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体现了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政治与军事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堂上谋臣尊俎:在大厅里,谋士们围坐在一起,准备商议大事。
  2. 边头将士干戈:将领们在边境准备战斗,显示出紧张的局势。
  3. 天时地利与人和:成功取决于合适的时机、地理条件和人心的统一。
  4. 燕可伐欤?曰可:问是否可以攻打燕国,得到肯定的回答,显示出决策的果断。
  5. 今日楼台鼎鼐:今天的局势如同高耸的楼台,象征着权力的巅峰。
  6. 明年带砺山河:预示着来年国家将会重整山河,恢复荣光。
  7. 大家齐唱大风歌:表达出一种团结的精神,大家共同歌唱,气氛热烈。
  8. 不日四方来贺:预示着胜利在即,周围的国家将会前来祝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堂上谋臣”与“边头将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楼台鼎鼐”比作权力的象征,富有想象力。
  • 排比:在描述未来的美好时,运用排比增强语气,表现出强烈的期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前途的展望与对团结力量的赞美,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未来的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谋臣:象征智慧与谋略。
  • 将士:象征勇气与力量。
  • 楼台:象征权力的中心。
  • 大风歌:象征豪情与团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时地利与人和”强调了哪些因素对成功的重要性?

    • A. 个人能力
    • B. 外部环境
    • C. 内部团结
    • D. A、B、C
  2. 诗中“今日楼台鼎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
    • B. 自信
    • C. 忧虑
    • D. 绝望

答案

  1. D. A、B、C
  2. B. 自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写怀》:岳飞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满江红·写怀》:同样具有激昂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同样表现出对战斗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盼。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共同情感与豪情,突显了他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过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