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兴七首 其七》
时间: 2025-01-19 13:40: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菱叶荷花渐满池,
红榴绿筱正相宜。
天边日出园葵觉,
地底云生柱础知。
长夏未应炎暑过,
薄寒恰似晚秋时。
朝来苦怪双青鬓,
辄向风前学素丝。
白话文翻译:
菱角的叶子和荷花逐渐在池塘里盛开,
红色的石榴和绿色的竹子正好相配。
天边的太阳升起,像园中的葵花一样醒来,
地下的云层在柱础下生长着。
长夏还未应有酷热的天气,
微微的寒意似乎像晚秋时节。
早晨我苦恼于两鬓的青丝,
不禁向风中学习那轻柔的素丝。
注释:
字词注释:
- 菱叶:菱角的叶子。
- 荷花:指莲花,常见于池塘。
- 榴:指石榴。
- 筱:竹子的一种。
- 园葵:指园中的葵花,常用于形容向阳而生。
- 柱础:建筑中柱子的基座。
- 薄寒:轻微的寒冷。
- 青鬓:青色的鬓发,指年轻人。
- 素丝:白色的丝绸,形容轻柔。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夏日与秋天交替的感受,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宗道,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及军事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卓越的政治才能而著称,尤其擅长诗词,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夏日,正值盛夏时节,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时节变化的敏感。通过生动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概,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夏日杂兴七首 其七》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夏日的美景,诗中描写的池塘、荷花、石榴等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夏日画卷。前四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夏日场景,特别是“天边日出园葵觉,地底云生柱础知”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和生生不息。
后四句则转向作者个人的感受,尤其是“朝来苦怪双青鬓”,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表现了对青春易逝的忧虑。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他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菱叶荷花渐满池:描绘了夏日池塘的景象,菱角的叶子和盛开的荷花交相辉映。
- 红榴绿筱正相宜:石榴的红色与竹子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夏日的色彩斑斓。
- 天边日出园葵觉:清晨的阳光照耀下,葵花似乎被唤醒,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 地底云生柱础知:地下的云层在柱础下生长,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
- 长夏未应炎暑过:长夏的酷热尚未到来,表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
- 薄寒恰似晚秋时:稍微的寒意像是晚秋的气息,传达了一种季节交替的感受。
- 朝来苦怪双青鬓:早晨醒来发现鬓发已渐青,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辄向风前学素丝:向着微风学习轻柔的丝,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青春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边日出园葵觉”中的“日出”比喻新生和希望。
- 对仗:如“红榴绿筱正相宜”,展现了诗歌的工整和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使景物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菱叶:象征着夏的生机与活力。
- 荷花:代表着清雅和纯洁。
- 红榴:象征着丰收和繁荣。
- 园葵:象征着朝气与希望。
- 青鬓:象征着青春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菱叶”指的是什么植物?
- A. 荷花
- B. 菱角
- C. 石榴
- D. 竹子
-
“朝来苦怪双青鬓”中“青鬓”指的是什么?
- A. 头发
- B. 鬓发
- C. 眉毛
- D. 胡子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快乐
- B. 悲伤
- C. 对时光的感慨
- D.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代诗人白朴的《天净沙·秋思》。
-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刘基的《夏日杂兴七首 其七》与白朴的《天净沙·秋思》在情感基调上形成对比。刘基表现出对夏日生机的赞美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白朴则通过秋天的凋零表现出对失去的怀念与惆怅。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曲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