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四十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8:10:59

小鱼头如针,大鱼须如松。

小大各生育,孰私天地功。

坤灵发淫怒,溟海簸惊风。

大鱼食小鱼,陂池为之空。

陂空水亦竭,小大相噞喁。

但见灌莽间,颅骨成崆巃。

残膏饫蝼蚁,孰辨鲸与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鱼头如针,大鱼须如松。
小大各生育,孰私天地功。
坤灵发淫怒,溟海簸惊风。
大鱼食小鱼,陂池为之空。
陂空水亦竭,小大相噞喁。
但见灌莽间,颅骨成崆巃。
残膏饫蝼蚁,孰辨鲸与鯼。

白话文翻译

小鱼的头像针一样,小鱼的须像松树一样。
小鱼和大鱼各自生存,谁能独占天地的功劳呢?
大地之母发怒,深海掀起惊涛骇浪。
大鱼吃小鱼,池塘因此变得空荡荡。
池塘空了,水也干涸了,小鱼大鱼相互啼叫。
只见灌木丛中,骷髅骨头堆成了崩塌的样子。
残余的脂肪喂给蚂蚁,谁能分辨鲸与鯼的区别呢?

注释

  • 小鱼头如针:形容小鱼的头部细尖,生动形象。
  • 大鱼须如松:大鱼的须长得像松树,突显其庞大。
  • 坤灵:指地球的母性力量。
  • 淫怒:泛滥的愤怒,形容自然的强烈反应。
  • 溟海:深邃的海洋。
  • 陂池:指小水池或塘,象征小环境。
  • 噞喁:互相叫唤的声音,表示小鱼和大鱼的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天池,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散文与戏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杂诗四十首》是刘基在元末动乱时期创作的诗集,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现实。诗中通过自然界的生存斗争,映射出人类社会的竞争与生存法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小鱼与大鱼的生存斗争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界的残酷与无情。小鱼与大鱼的对比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的观察,更是对人间竞争的隐喻。诗中提到的“坤灵发淫怒”,暗示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与人类的渺小。在大鱼捕食小鱼的过程中,诗人揭示了生存法则的残酷,同时也传达了对生命脆弱与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界及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诗人在描绘生物间的斗争时,不仅关注个体的生存,更关注生态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展示了深邃的生命观与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鱼头如针:小鱼的头部像针一样细,形象地描绘了小鱼的特点。
  2. 大鱼须如松:大鱼的须犹如松树,反映出其强壮与庞大。
  3. 小大各生育,孰私天地功:无论小鱼还是大鱼,都在这片天地间生存,谁能独占这份天地的功劳?
  4. 坤灵发淫怒,溟海簸惊风:大地之母愤怒,深海掀起惊涛,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5. 大鱼食小鱼,陂池为之空:大鱼吃掉小鱼,导致池塘变得空荡荡。
  6. 陂空水亦竭,小大相噞喁:池塘空了,水也干涸了,小鱼和大鱼在争斗中相互叫唤。
  7. 但见灌莽间,颅骨成崆巃:只见灌木丛中,骷髅骨堆积成崩塌的样子,象征着生与死的循环。
  8. 残膏饫蝼蚁,孰辨鲸与鯼:剩余的脂肪喂给蚂蚁,难以分辨鲸与鯼,强调生命的无常与微不足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鱼和大鱼分别比作针和松,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自然界被赋予情感如“发淫怒”,突显自然的力量。
  • 对仗:如“小大各生育,孰私天地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生存的残酷与自然法则的无情,通过描绘小鱼与大鱼的斗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竞争与生存哲学,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鱼:象征弱小与无助,代表社会底层。
  • 大鱼:象征强者与掌权者,代表社会的统治力量。
  • 水池:象征生存的环境,反映生态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 骷髅:象征死亡与生命的循环,提醒人们思考生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小鱼和大鱼分别代表什么? A. 弱小与强大
    B. 美丽与丑陋
    C. 智慧与愚蠢
    D. 过去与未来

  2. “坤灵发淫怒”中“坤灵”指的是什么?
    A. 大海
    B. 天空
    C. 大地
    D. 风

  3. 诗中提到的“陂池”代表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人类家庭
    C. 社会竞争
    D. 个人命运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描绘孤寂的意境与生存的哲理。
  • 《登高》 by 杜甫:反映社会动乱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小鱼与大鱼》 vs. 《江雪》: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类的处境,但《小鱼与大鱼》更关注生存竞争,而《江雪》则强调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