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兴 其二十》

时间: 2025-01-04 07:40:38

薄云敛微雨,返照涵空烟。

黄葵閒红蓼,烂若濯锦鲜。

老病苦无欢,坐为忧所缠。

自恨非松乔,不能还少年。

援琴写此曲,曲尽心茫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云敛微雨,返照涵空烟。
黄葵閒红蓼,烂若濯锦鲜。
老病苦无欢,坐为忧所缠。
自恨非松乔,不能还少年。
援琴写此曲,曲尽心茫然。

白话文翻译

薄薄的云层遮住了细雨,夕阳的光辉映照着空中的烟雾。
黄葵和红蓼悠闲地生长,鲜艳得如同刚洗过的锦缎。
年老多病使我无欢,坐在这里为忧愁所缠绕。
我自怨不是松树高大,无法回到年轻的时光。
拿起琴来写下这首曲子,曲子结束时心中依然茫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薄云:指轻薄的云层。
  • 微雨:细小的雨。
  • 返照:夕阳的光辉反射。
  • 黄葵、红蓼:植物名,黄葵是黄色的花,红蓼是红色的花。
  • 烂若濯锦鲜:形容色彩鲜艳如锦缎。
  • 老病苦无欢:年老多病,痛苦而无欢乐。
  • 忧所缠:指忧愁的纠缠。
  • 松乔:指高大的松树。
  • 援琴:指弹奏琴曲。
  • 曲尽心茫然:曲子演奏结束,心中依然感到迷茫。

典故解析
松树常象征坚韧与长寿,诗人自怨不是松树,暗示对青春的怀念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诗人、政治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他在文学上受到王维、李白等人的影响,作品以抒情见长,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旅兴 其二十》创作于诗人的晚年,正值元朝末年,社会动荡,诗人常感怀青春已逝、世事无常,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旅兴 其二十》以细腻的描绘开篇,展现了一幅清新而略显忧愁的自然画面。诗人以薄云和微雨的景象,引入自己的感受,仿佛在描绘内心的孤寂与失落。接着,黄葵与红蓼的鲜艳色彩,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对比,与诗人内心的沉重形成反差,强化了诗的情感深度。诗中“老病苦无欢”的自述,真切地反映了人到暮年时的无奈与忧伤。

“自恨非松乔,不能还少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渴望与追忆。松树象征着长青与不屈,诗人自怨无法像松树那样傲然挺立,深刻而动人。最后以“援琴写此曲,曲尽心茫然”收尾,诗人在曲终时的茫然,似乎在暗示一种无尽的空虚与对未来的迷惘。这首诗以自然景色引发的情感波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云敛微雨,返照涵空烟:描绘了傍晚的景象,云层与雨水交织,映照着空中朦胧的烟雾,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黄葵閒红蓼,烂若濯锦鲜: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鲜艳的花朵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诗人内心的忧伤形成对比。
  • 老病苦无欢,坐为忧所缠:表达了诗人对老病的无奈与忧愁,内心的痛苦使他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 自恨非松乔,不能还少年:对比松树的挺拔,表达了对青春的思念与对年老的自怨。
  • 援琴写此曲,曲尽心茫然:拿起琴弹奏,虽然乐曲结束,但内心的迷茫依然存在,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烂若濯锦鲜”,用色彩鲜艳的锦缎比喻自然的美丽。
  • 对仗:如“老病苦无欢”与“自恨非松乔”,通过对比增强语句的力度。
  • 拟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联系,使得诗中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引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对老病的无奈,以及在生活的困扰中依然追求美好情感的渴望,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薄云:象征忧愁与迷茫。
  • 微雨:象征细腻的情感。
  • 黄葵、红蓼: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松乔:象征坚韧与长寿,反衬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薄云”所指的是什么?
    A. 细雨
    B. 轻薄的云层
    C. 嫩绿的树叶

  2. 诗人自怨不是哪个树种?
    A. 杨树
    B. 松树
    C. 榕树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高兴
    B. 茫然
    C.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反映对生命的热情与对时光的珍惜。

诗词对比

  • 刘基与李白的诗风:刘基的诗更显沉重与思考,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情与洒脱。
  • 在对青春的怀念上,二者都展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但刘基更为深沉,李白则显得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教程》
  •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