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谢安》

时间: 2025-01-04 07:45:01

宣元社稷等沉沦,不了昌明道子身。

夺得桓苻二贼手,付与赵牙张贵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宣元社稷等沉沦,不了昌明道子身。
夺得桓苻二贼手,付与赵牙张贵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国家社稷正在沉沦,光明的道理和理想难以实现。桓帝和苻坚这两个贼人被夺走了权力,而权力却转交给了赵牙和张贵人。

注释:

  • 宣元社稷:指的是国家和社稷,表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 昌明道子身:指理想和正义无法得到实现。
  • 夺得:夺走,指权力被转移。
  • 桓苻:桓帝和苻坚,历史上被视为篡位的宦官和外族统治者。
  • 赵牙张贵人:可能指代新的权力者,象征着权力的更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作多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切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带有批判的色彩,反映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开篇“宣元社稷等沉沦”直接点出国家的危机,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接着提到“昌明道子身”,则进一步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表明了诗人对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夺得桓苻二贼手”通过历史典故,强调了权力转移的迅速与残酷,将历史上的篡位者与新的权力者做了鲜明对比。最后一句“付与赵牙张贵人”,则暗示了权力的不断更迭和历史的循环,表明在权力游戏中,理想与正义常常被置于一旁,成为牺牲品。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轮回的感慨,也令人深思,在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常常让人倍感无奈。通过对历史的追溯,诗人唤起了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宣元社稷等沉沦:国家的根基正在崩溃,历史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
  • 不了昌明道子身:理想的光辉难以照亮现实,令人感到悲哀。
  • 夺得桓苻二贼手:历史上桓帝与苻坚的篡位象征着权力的阴暗与不公。
  • 付与赵牙张贵人:新的权力者的出现,使得权力的游戏依然在继续。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桓苻二贼”象征着历史上的暴政与权力的腐朽;对仗手法也相当明显,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与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理解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社稷:象征国家的根基与稳定性。
  • 光明:象征着理想与希望。
  • :象征着篡位者与历史的罪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桓苻”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赵云
    • B. 桓帝与苻坚
    • C. 刘备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国忧民
    • C. 无所谓
  3. “宣元社稷等沉沦”中“沉沦”的意思是?

    • A. 上升
    • B. 沉没
    • C. 消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其语气更为豪放;而杜甫的《春望》则在具体历史背景下表现出深沉的忧虑与对政治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历史的回声:古代诗词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