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月》

时间: 2025-01-19 15:31:37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楼月
白居易 〔唐代〕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夜晚,明月照耀着曲折的嘉陵江,虽同一轮明月,却让我们彼此分离。一夜之间的光景,让我在心中默默思念对方,而我们却在不同的地方,阴晴不定,彼此无从知晓。谁能想到,在这江边怀念我的夜晚,恰好也是我在池边思念你的时刻。今天我们相聚,才明白之前的相对而坐是多么的悔恨,真不明白这份多情为何不先以诗寄托。

注释:

  • 嘉陵江:流经四川、重庆的一条重要河流。
  • 曲曲江池:指的是江水蜿蜒曲折,水面如池塘般静谧。
  • 一宵光景:一夜的时间。
  • 阴晴:天气的变化,象征两地的不同境遇。
  • 怀我夜:思念我之夜晚。
  • 池畔:池塘边。
  • 共语:一起说话。
  • 多情:感情丰富、情感细腻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白居易的诗歌常涉及爱情、人生、社会等主题。

创作背景:

《江楼月》创作于白居易流寓四川的时期,因离开京城,身处异乡而产生的思念之情,使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情感的共鸣。

诗歌鉴赏:

《江楼月》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江水与明月的意象,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嘉陵江曲曲江池”描绘了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江水的蜿蜒与流动。接着,诗人通过“明月虽同人别离”,引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尽管同一轮明月照耀着两地,却让彼此感到孤独与分离。

在诗的后半部分,白居易通过“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将思念之情与夜晚的宁静结合,表达出在这个夜晚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而“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则体现了诗人对往日的回忆与悔恨,展现出对情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人们在异乡对故人思念的复杂心情,表现出白居易对情感的敏锐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嘉陵江曲曲江池:描绘江水的蜿蜒与静谧的池塘,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意境。
  2. 明月虽同人别离:强调虽然同一轮明月,但因人身处不同地方而感到分离的悲伤。
  3. 一宵光景潜相忆:描绘在这一夜间,心中对彼此的思念在潜移默化中滋长。
  4. 两地阴晴远不知:象征着两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互不知晓彼此的境遇。
  5. 谁料江边怀我夜:表达在这样的夜晚,彼此的思念是多么的自然与不可预料。
  6. 正当池畔望君时:在此时此刻,正好是在池边思念对方。
  7. 今朝共语方同悔:当相聚时才意识到之前的悔恨与错过。
  8. 不解多情先寄诗:对深情的理解与寄托,反映了诗人对情感的敏感和细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阴晴”与“远不知”,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 意象:明月、江水、池塘等自然意象,烘托出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 拟人:将思念赋予夜晚,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念与孤独的主题,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离别、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情感的复杂性,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寓意深远。
  • 江水:代表流动与变迁,暗示人生的无常。
  • 阴晴:象征着情感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楼月》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

    • A) 黄河
    • B) 长江
    • C) 嘉陵江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欢喜
    • B) 思念
    • C) 愤怒

答案:

  1. B) 白居易
  2. C) 嘉陵江
  3.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白居易的《江楼月》更加强调了两地的分离和情感的复杂性。

粗略解读: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而白居易则是在思念中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感,表现出更为细腻和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