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云寺分韵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4:4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廊钟动寺门开,
驻马徐吟步绿苔。
自信浮生长是客,
谁言明镜亦非台。
岩前伏虎先降锡,
海上归僧晚渡杯。
何日重来方丈里,
试将禅意问西来。
白话文翻译:
寺门在钟声中开启,
我驻马吟唱,缓步踏上绿苔。
我自信这浮生不过是个过客,
谁说明镜就不是台子呢?
在岩前伏卧的老虎,先前降服了我,
海上归来的僧人,晚间渡着酒杯。
何时我能再回到方丈的地方,
试着询问禅意来自西方的那位。
注释:
- 云廊:指寺庙内的长廊,通常是用云雾或云彩形容。
- 驻马:停下马来,表示行者的到来。
- 徐吟:慢慢吟诵,带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态。
- 浮生:意指人生如浮云,转瞬即逝,常用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明镜:比喻清晰的反映,指能够看透真相的东西。
- 伏虎:比喻强大的力量,原意是指降服猛兽。
- 方丈:寺庙的住持或领导者的住所。
- 禅意:禅宗的思想,强调心灵的宁静与悟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瑰,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生于书香门第,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张瑰游览白云寺时,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和禅宗思想的深思,以及对寺庙宁静氛围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游白云寺分韵 其三》通过对寺庙景象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浮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禅意的追求。开篇的“云廊钟动寺门开”,以自然景象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人驻马吟唱,仿佛与自然交融,体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自信浮生长是客”,诗人对人生的理解深刻,认为生命如过客,转瞬即逝,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而后一句“谁言明镜亦非台”,则是反思世人对明镜的看法,实际上,明镜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工具,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哲思。
后半部分则通过“岩前伏虎先降锡”等意象,暗示了内心的挣扎与悟道的过程,最终以“何日重来方丈里,试将禅意问西来”收尾,表达了诗人对智慧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在形式上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示了张瑰深邃的思想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廊钟动寺门开:描绘了寺门因钟声而开启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幽远的氛围。
- 驻马徐吟步绿苔:表现了诗人驻足吟唱的悠闲,绿苔的细腻描写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自然美。
- 自信浮生长是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悟,浮生如梦,常常是过客。
- 谁言明镜亦非台:反问世人对明镜的看法,暗含自我反省的深意。
- 岩前伏虎先降锡:意象丰富,象征着强大的力量被降服,寓意内心的挣扎与觉醒。
- 海上归僧晚渡杯:描绘了归来的僧人,带着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何日重来方丈里:表达了诗人对再度回归宁静之地的向往。
- 试将禅意问西来:期望通过禅意的交流,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镜”比喻内心的自省。
- 拟人:如“伏虎”赋予了动物以人的情感和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禅宗思想的追求,展示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廊:象征着高洁与宁静,诗人心灵的归宿。
- 明镜:象征自我反省与内心的明晰。
- 伏虎:象征着内心的挣扎与强大的意志力。
- 方丈: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智慧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廊”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寺庙的长廊
c) 一种乐器 -
“自信浮生长是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什么看法? a) 人生短暂
b) 人生美好
c) 人生复杂 -
诗中“何日重来方丈里”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宁静与智慧的向往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 b) 寺庙的长廊
- a) 人生短暂
- b) 对宁静与智慧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达对自然和禅意的追求。
- 李白《月下独酌》:探讨人生哲理与孤独的感受。
诗词对比:
- 张瑰的《游白云寺分韵 其三》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解读:两首诗都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张瑰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