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堂》

时间: 2025-01-01 11:41:02

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

底须施藻缋,惟是爱清舒。

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

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
底须施藻缋,惟是爱清舒。
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
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

白话文翻译:

虽然应酬繁忙没有时间,但内心的宁静却是绰绰有余。
究竟应该怎样打扮自己呢?我只想追求那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春天是四季之中最美的,山峰就像古老的庐舍一样高耸。
何时能够悠闲地坐下来,再次温习我年轻时的书籍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应接:应酬接待,形容忙于交际。
  • 澄怀:清澈的心境,指内心的宁静。
  • 藻缋:装饰,打扮。
  • 清舒:清新舒适。
  • 冠:冠绝,最美。
  • 太古庐:比喻古老而巍峨的山。
  • 晏坐:悠闲地坐着。

典故解析:
“春是四时冠”可理解为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的观念一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年号乾隆,擅长诗词,尤其喜欢山水诗。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乾隆时期,当时他正致力于文化事业,强调个人修养与内心宁静。诗中反映了他对人际交往的厌倦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澄怀堂》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繁忙的交际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他以“应接虽无暇”开篇,表达出对社会应酬的无奈与疲惫,但随即以“澄怀乃有馀”转折,强调内心的清澈与宁静。接下来的“底须施藻缋”,表现了他对外在装扮的思考,虽然生活繁忙,他仍然希望能保持内心的清新与舒适。

诗中“春是四时冠,山如太古庐”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蓬勃。春天的美丽象征着希望与新生,而山的巍峨则体现了自然的永恒与力量。最后一句“何当来晏坐,重习少年书”流露出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求知时光的怀念,体现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融汇了诗人的生活感受与对自然的赞美,透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应接虽无暇:表示忙于应酬,几乎没有时间。
  • 澄怀乃有馀:即便如此,内心的宁静却是富足的。
  • 底须施藻缋:在这样的心境里,我应当如何打扮自己呢?
  • 惟是爱清舒:我所追求的只是那种清新舒适。
  • 春是四时冠:春天在四季中是最美的。
  • 山如太古庐:山峰像古老的庐舍,意象深远。
  • 何当来晏坐:什么时候能悠闲地坐下来呢?
  • 重习少年书:再次温习我年轻时的书籍,表达对知识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四季之冠,突显其美丽。
  • 对仗:如“应接虽无暇,澄怀乃有馀”体现了对比的修辞。
  • 意象:自然的山水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繁忙交际生活的反思和对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象征稳重与永恒。
  • :象征知识与求知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澄怀”是什么意思?
    A. 忙碌
    B. 清澈的心境
    C. 书籍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厌恶
    B. 赞美
    C. 无所谓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怀念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表达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写自然景色,展现诗人豪放的情怀。

诗词对比:
对比弘历的《澄怀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弘历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展示出不同的诗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