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匣中藏已久,一见一回新。
有象知谁识,无言止自亲。
空秋潭底月,深夜定中身。
莫讶风尘掩,从来会照人。
白话文翻译:
这面古镜在匣子里藏了很久,今天一见,仿佛又焕然一新。
镜子里有影像,不知是谁能认出,无言中却感到亲切。
空荡荡的秋天,潭水底下映着月亮,深夜里我的身影在静静定格。
不要奇怪风尘遮掩,因为它本来就能照见人。
注释:
- 匣:古代用来装物品的盒子。
- 已久:指已经很长时间。
- 有象:镜子中有影像。
- 知谁识:谁能认出这些影像呢?
- 无言:没有言语,默默地感受。
- 空秋潭底月:寂静的秋天,潭水底下的月亮。
- 深夜定中身:深夜时分,我的身影在静静地定格。
- 莫讶风尘掩:不要感到惊讶,风尘遮掩了镜子。
- 从来会照人:镜子本来就能照见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元觉是明代的一位僧人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观,具有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古镜》创作于明代,反映出当时文人对时间流逝、物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古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人通过一面古镜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和对过往的回忆。镜子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时间的见证者。诗中“匣中藏已久”一语,给人一种时间的沉淀感,仿佛在说:经历了多少岁月,这面镜子才被重新唤醒。随后的“有象知谁识”则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追寻,镜中映出的影像谁又能认得?这不仅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
静谧的秋潭与深夜的意象交织,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思索。诗人通过“空秋潭底月”和“深夜定中身”的描写,将自然与自身的存在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莫讶风尘掩,从来会照人”更是点明了主题,镜子虽然被风尘掩盖,但它从未失去照人的能力,象征着内心的真实与自我认知。
整首诗在简练中蕴含深意,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自我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理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匣中藏已久,一见一回新:古镜在匣子里藏了很久,今天看到它,仿佛又焕发了新的光彩。
- 有象知谁识,无言止自亲:镜子中有影像,但不知是谁能认出这些影像,我却默默地感到亲切。
- 空秋潭底月,深夜定中身:在寂静的秋天,潭水底下映着月亮,深夜时我的身影静静地定格。
- 莫讶风尘掩,从来会照人:不要奇怪风尘遮掩了镜子,因为它本来就能照见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镜子比作能照见人心的存在,象征着自我认知。
- 对仗:如“空秋潭底月”与“深夜定中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镜子被赋予了情感,仿佛有能力去感知与交流。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古镜的描绘,探讨了时间、记忆与自我认知的关系,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内心真实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镜: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承载。
- 秋潭:代表着宁静与思考的环境。
- 月亮:象征清晰与明朗的内心。
- 风尘:暗示生活中的干扰与遮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镜”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财富的积累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珍贵 -
诗中“空秋潭底月”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热闹的节日
B. 宁静的秋天
C. 风雨交加的夜晚
D. 生命的繁华 -
“莫讶风尘掩”意味着什么? A. 不要惊讶于镜子的美丽
B. 不要因生活的纷扰而感到意外
C. 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
D. 不要对未来感到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古镜》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在描绘夜景,探讨内心情感,但《古镜》更注重自我反思,而《静夜思》则更加强烈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
- 释元觉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