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欹枕》
作者:郑谷 〔唐代〕
攲枕高眠日午春,
酒酣睡足最闲身。
明朝会得穷通理,
未必输他马上人。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正午,我斜靠着枕头高高地睡着,
酒喝得酣畅,身体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明天我会领悟到人生的道理,
未必就比那些在马背上奔波的人逊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攲枕:斜靠的枕头,形容姿态放松。
- 高眠:高高地睡着,暗示一种舒适的状态。
- 酒酣:形容喝酒后意兴高涨,状态愉悦。
- 穷通理:指人生的道理和哲理,穷通指人生的得失。
- 马上人:指那些骑马行走在外的人,象征奔波忙碌的人生。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马上人”,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驰骋于马背上、追求功名的人的一种反思。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约 zg. 930 - 1009),字自明,号青巢,唐代著名诗人,主要活动于晚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有较高的评价。
创作背景:
《欹枕》创作于郑谷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疲惫之际。诗人借酒浇愁,在春日的午后寻求一份宁静与清闲,反思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诗歌鉴赏:
《欹枕》是一首充满闲适与哲思的古诗。开篇以“攲枕高眠日午春”描绘出一种慵懒的午后气氛,春天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身上,令人感到无比舒适。这里的“高眠”不仅表现出诗人在睡觉的状态,也暗含了他对生活的放松态度。接下来的“酒酣睡足最闲身”更是将这种惬意推向了极致,酒酣之际,诗人沉浸在梦乡之中,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诗的后两句则转向深邃的思考,诗人通过“明朝会得穷通理”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期待。他认为,经历了闲适的生活,反而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真谛。而“未必输他马上人”则是对社会上常常奔波忙碌的人的一种反思,诗人自信地认为,尽管自己在表面上看似安逸,但内心的深邃和对生活的理解却并不逊色于那些在马背上迷忙追逐的人。
整首诗在轻松的表象下,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理,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与独特的价值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攲枕高眠日午春:表达诗人春日午后慵懒地斜倚在枕头上沉沉入睡的状态。
- 酒酣睡足最闲身:喝酒后的酣畅与充分的睡眠,使得身体感到最为放松自在。
- 明朝会得穷通理:明天将会领悟到人生的深刻道理,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探索。
- 未必输他马上人:对比那些奔波于外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闲适生活的自信。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酒酣”和“睡足”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马上人”比作奔波忙碌的人,反映了一种价值观的对比。
- 排比:整首诗的句子结构紧凑,形成一种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悠闲的午后生活,反映了对于人生的思考。诗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奔波,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真谛的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暗示诗人在温暖的春日中感受到的宁静。
- 酒:不仅是生活的享受,也象征着对生活的放纵与反思。
- 枕:象征着安逸与休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攲枕”的意思是: A. 直立的枕头
B. 斜倚的枕头
C. 没有枕头
D. 低低的枕头 -
“明朝会得穷通理”中的“穷通”指的是: A. 生活的压力
B. 人生的得失
C. 事业的成功
D. 朋友的关系 -
诗人认为自己与“马上人”相比: A. 一定比他们差
B. 未必输给他们
C. 生活更辛苦
D. 生活更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的诗作,描绘春夜细雨滋润大地的情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沉思。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欹枕》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历史与情感的交融,而郑谷则更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哲学思考。
以上对比展示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与主题理念,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郑谷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