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游边
——郑谷 〔唐代〕
春亦怯边游,此行风正秋。
别离逢雨夜,道路向云州。
碛树藏城近,沙河漾日流。
将军方破虏,莫惜献良筹。
白话文翻译:
春天也畏惧去边境游玩,这次出行正是秋风送爽。
在雨夜中与友人离别,道路指向云州。
沙漠中的树木隐约藏着城池,沙河上阳光波光粼粼。
将军正在打击敌人,不要吝惜献出良好的计策。
注释:
- 怯:畏惧。
- 边游:指去边境游玩。
- 此行:这次出行。
- 风正秋:秋天的风正好,形容天气宜人。
- 云州:指云州,古地名,可能是诗中所指的目的地。
- 碛:沙漠或沙丘。
- 漾:波动,泛起。
- 将军方破虏:将军正在打击敌人。
- 献良筹:献出好的主意或计策。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边游的描写,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边疆的关注及对军事的思考。在唐代,边疆的安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诗中将军的角色象征着这样的关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谷,字穆,号清之,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与王维、杜甫等并称。郑谷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郑谷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边境生活的思考。正值春秋之交,诗人借此时节的变化,结合边游的情境,抒发了对离别和战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人游边》是一首描绘送别情景的抒情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秋交替的自然景色,展现了离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祝福。诗的前两句“春亦怯边游,此行风正秋”通过春天的怯意与秋天的宜人形成鲜明对比,隐喻送别的复杂心情。接着,诗人描述了离别时的雨夜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友人即将踏上的旅途形成了对照,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深刻。
后四句描写了沙漠与城池的景象,暗示着边疆的艰苦和危险。在“将军方破虏”的句子中,诗人将离别与国家安危相连,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期待。此外,“莫惜献良筹”一句,既是对将军的鼓励,也是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亦怯边游:春天虽然美好,但也让人感到畏惧去边境游玩,暗示边境生活的艰难。
- 此行风正秋:这次出行正值秋季,风景宜人,形成对比。
- 别离逢雨夜:在一个雨夜与友人分别,增添了离别的悲伤。
- 道路向云州:友人将要去的地方,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碛树藏城近:沙漠中的树木隐约显示出城池,暗示着边境的复杂环境。
- 沙河漾日流:沙河上阳光闪烁,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将军方破虏:将军正在打击敌人,表明国家的战事未平。
- 莫惜献良筹:希望将军不吝惜献计策,体现对国家的关心。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春亦怯边游”与“此行风正秋”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边境生活与自然景色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 意象:诗中用“雨夜”、“沙河”等意象,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展现了友谊与责任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这里又带有怯意,表现出边境的艰难。
- 秋:象征成熟与收获,反衬出离别时的感伤。
- 雨夜:象征离别的悲凉。
- 沙河:象征边疆的荒凉与艰苦,但又有光辉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
诗人在雨夜中与谁离别?
- A. 亲人
- B. 朋友
- C. 爱人
- D. 将军
-
诗中提到的地方是?
- A. 云州
- B. 长安
- C. 洛阳
- D. 成都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送友人》中,离别的情感同样浓烈,但更多地侧重于酒宴的欢愉与悲伤的对比。而郑谷的《送人游边》则更强调边境的艰辛与对国家的责任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郑谷《诗集》